


自費出書的念頭擺放腦海已經很久。不景氣的年代於職場遭淘汰後,就守着鍵盤守着個人部落格書寫歲月往事。歲月不留人,文字留歲月,幾年下來,竟也寫了一些,集成書冊出版似也順理成章。
是懺悔及彌補職場生涯忘了閱讀的虛耗,也是失去工作以後,唯有書能解悶去憂,這幾年,我又開始閱讀了。只是,我閱讀未能專心致志,也沒有研究著述的能力,雖喜歡書寫,拙筆見笑。個人部落格裡的短文又多拾人牙慧,輯印成書,難免貽笑大方。卻無法放空,常情執著,難捨棄出書心願,於是,「個人出版」留作紀念。
那天,收到老友鄧君寄來他UDN個人出版的詩集後,衡量財力,就決定跟進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自己編排的書就出現在眼前。
我的第一本個人出版,原來想取名《仰光江邊》或《夢回伊江》,因為不少篇都提到「書」和「報刊」,東施效顰,就以《伊江書情》為書名。伊江全名伊洛瓦底江,是緬甸第一大川,也被稱作是緬甸的母親河,上游出於雲南境內的怒江。它由北向南縱貫緬甸,全長兩千多公里,江面寬闊平靜,緬甸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所滋潤的土地上。
伊洛瓦底江的梵文原意,是「賜給滋補者」,也有說伊洛瓦底江源自巴利語,有「大地」之意義。三年前,我曾帶台灣友人在緬甸萬塔之城「蒲甘」親近伊江,乘舟欣賞落日,船夫吟唱的「海鷗之歌」,是我年少時常聽到的緬甸民歌。晚風裡的歌聲迎來飄泊的惆悵,想起多少童年往事如伊江流水一去不回,不禁為無法追回感傷不已,有了讓文字留念年少歲月的激動…。
那次旅程結束返回台灣後,就在女兒協助下,有了發表習作的個人部落格,封存的過去如積雪見到溫暖的陽光,一滴滴溶化。我在個人部落格以《書之日記》、《也是書話》、《雜誌收藏》、《藏書歲月》、《心情日記》、《仰光江邊》、《收藏蘭陽》和《昨天的昨天》分類,書寫了個人買書、蒐書、藏書和閱讀的心路歷程。《伊江書情》收集的,即是出生地緬甸仰光的舊人、舊書、舊事和舊報刊的回憶。
近年來記住一句話:「死亡和明天不知誰先到來」,但忘了這話是影片裡看到的,還是書裡讀到的,記熟了,愈加催促自己要早日出書留念。生命赤裸裸來去,在人世間,能留供回味、感念的身外物,個人著述出書應是最實在的….。
於是,個人出版了《伊江書情》,它不發售,僅印製有限的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