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歲月之四

那年購買的40開本書

最近整理長時間未曾「觸摸」的書房書架,找出一堆四十年前回台灣時購買的文星叢刊、水牛文庫、仙人掌文庫等四十開小冊子,初步數了一數,大約在兩百本以上。

如果當年服兵役寄放在友人家裡的書「遺失」,應該不只此數。

那年初抵台灣,第一次逛台北書店,就驚訝台灣出版的書有不少與僑居地的三十二開讀物不一樣,擺放在書店的,大多是「攜帶方便」的四十開小冊子。後來瞭解,那陣子正是四十開本流行高峰期,引領流行的「文星書店」就出版有三百多種「文星叢刊」,其它出版社「一窩蜂」跟進。作家兼出版人隱地就曾提到:「幾乎每家書店或出版社都出四十開本(爾雅──《出版社傳奇》p4)」,出版數量驚人,難怪書店陳列的盡是四十開本了。

當年我是窮學生,依賴暑期工程隊收入和政府補助公費生活。雖然日子過得苦哈哈,却無法戒除喜歡購書的習慣,經不起書店琳瑯滿目的書刊誘惑,餓肚子買書是常有的事。那時候,四十開本的書價在十二元至十五元間,「價錢便宜」,但我一個月僅勉強湊足買進一兩本,等到暑期參加救國團工程隊有收入,及服兵役時的領取微薄月薪,才敢多買幾本,不知不覺購藏了一些。

這幾天,整理這些四十開書籍,當年自己就購進了二十餘家出版社或書店出版的四十開本,數量較多的是「文星叢刊」,其次是「水牛文庫」,其餘出版社的零星購進幾本,以小說、散文類為多,有的還是叢刊第一號或文庫第一號書。原來我並沒有收藏叢刊或文庫第一號書的慾念,既然有了幾本,也就有繼續收藏的野心了。

當年「文星叢刊」的第一號書是梁實秋的《秋室雜文》,這本書於民國五十二(1963)年九月二十五日初版時,我尚在佛國緬甸讀中學,回台灣後買進的已是民國五十五(1966)年十二月十日發行的第四版了,其它尚有彰化市現代潮出版社民國五十九(1970)年六月三十日再版的現代潮文庫第一號白辛著《輕歌》、台南市開山書店民國五十六(1967)年十月初版的開山文學叢書第一號《夏目潄石選集》、由符兆祥主編、台南市統一書局民國五十八(1969)年五月初版統一文庫第一號《青年作家小說選》、台北市啟業書局民國五十八(1969)年七月初版啟業集刊第一號趙雲編著《西皮》等…….

文星書店負責人蕭孟能當時認為,四十開版本「價錢便宜,攜帶和保存方便」,符合他出版「儘可能好的書,儘可能低的錢」原則。在這一原則下,為了推廣文化,傳播思想,就推出「文星叢刊」,包括李敖的《傳統下的獨白》等書,立即引人注目,造成轟動。

「文星叢刊」結束於民國五十七(1968)年,據統計,在短短不到五年中,前後出版了三百多種,平均一年出版六十多種。隱地在民國七十年(1981)七月所寫的「出版事業在台灣」一文中曾提到,國人的「一窩蜂主義常扼殺新的流風」,因為大家的跟進:『從內容到封面、從裝訂到設計,毫不講究,只要會寫幾篇文章,出版社就把他的剪帖簿拿來出書,阿貓阿狗都成了作家,可真把讀者的胃口倒盡,從此四十開本一厥不振,甚至成為「票房毒藥」,目前除了「商務印書館」的「人人文庫」以不變應萬變,仍舊以四十開本的姿態出現之外,幾乎已成絕跡』,可以說,自80年代開始,市面上就少見到四十開本了。

當年出版四十開本的出版社或書局,依據我當時購進的計有:台北市文星書店文星叢刊、台北市水牛出版社水牛文庫、台北市三民書局三民文庫、台北仙人掌出版社仙人掌文庫、台北市大林書店大林文庫、台中市普天出版社普天文庫、台南市統一書局統一文庫、台南市開山書店開山文學叢書、台北市啟業書局啟業集刊、彰化市現代潮出版社現代潮文庫、台北市雲天出版社雲天文庫、台北晨鐘出版社向日葵文叢、台北市大江出版社大江叢書、高雄市大業書店大業現代文學叢書、台北進學書局中國現代名家選集、台北市純文學月刊社、台北市阿波羅出版社阿波羅文叢、台北市商務印書館人人文庫、台東縣慈暉出版社慈暉文庫……。

近日初步檢查我所購藏的四十開本叢刊、文庫,可能攜帶方便的緣故,當時我還真隨時隨地閱讀不少,一些書本裡盡是鉛筆畫線記號。眼前隨便一翻,在林懷民的短篇小說《穿紅襯衫的男孩》裡,這兩句就畫了線:

「這個世界,你什麼也不能相信,除了自己的一雙手!」

「做人總要抓一點東西,才活得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