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蘭陽之十四 黃煌雄的丟丟銅雜誌

1989年二月一日,監察委員黃煌雄創辦的「丟丟銅」雜誌第一期新春賀年號出刊,封面是黃煌雄服務處工作人員齊聚在老火車頭合影,當時黃煌雄是立法委員。一年後,「丟丟銅」雜誌第七期再向宜蘭縣民拜年時,競選連任的黃煌雄已落選,這一期「丟丟銅」所刊載的「黃煌雄競選總部選戰日誌摘要」,成為地方一頁珍貴的「選舉實錄」史料。

1989年,因政府辦理增額立法委員、省議員、縣長三項公職人員選舉,是選舉年。黃煌雄在這年年初創辦「丟丟銅」雜誌,被認為是為年底競選連任立委「暖身」。(事實上黃煌雄於1989年二月同時發行「黃煌雄通訊」報導他在立法院問政詳情)。而發行八期的「丟丟銅」雜誌,在這一年引領地方各界思考、關心蘭陽平原未來發展、集合智慧匯集看法為宜蘭勾勒前景的努力,深獲各方肯定與認同。

1989年二月一日創刊的「丟丟銅」雜誌,在第一期以「咱的丟丟銅」為題的發刊詞中,宣示創辦雜誌是為「愛護鄉土、關心蘭陽的未來發展」。那時台灣己經解嚴了,隨著山禁、海禁的解除,及南港頭城間隧道公路(北宜高速公路)即將開闢,「丟丟銅雜誌社」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內,宜蘭淳樸敦厚的農漁社會,勢必面臨「門戶開放」的衝擊。因此,決定站在前鋒,結合各界對宜蘭未來發展「嚴肅思考、未雨綢繆」,讓「丟丟銅由通俗民謠變化為關心蘭陽的另一個曲調」。

以「關懷鄉土、開創新局」為宗旨的「丟丟銅」雜誌社,自1988年十二月卅一日在羅東公正國小視廳教室舉辦第一場「展望蘭陽」研討會起,至1989年六月止,先後舉辦過五次的系列專題研討,又在全縣十二鄉鎮市各舉辦一場地方人談地方事的座談會。邀請參加人員包括有中央政府相關部會官員,及大學教授、中小企業家,縣內各級公職人員暨相關人士等。在宜蘭縣,除了縣政府因辦理綜合發展計畫規劃作業需要曾辦過研討會外,以民間團體的名義與力量,做此種系列探討,是第一次。

出刊八期的「丟丟銅雜誌」,先後刊載「宜蘭縣人文環境的多角習題」「產業結構的未來」「農漁業的昨日今日明日」等「展望蘭陽」各主題研討內容,以及地方人談地方事座談會要點摘錄,另介紹過去為宜蘭民主政治拓殖新路的社運人士,以及黃煌雄在立法院的部分質詢內容。其中第二期的「新舊傳承的考驗」、第三期的「組織戰對組織戰的考驗」與第四期的「文宣戰的考驗」三論年底選舉的基本觀察,對選舉情勢有深度觀察,強調1989年宜蘭縣選舉「將是一場以黨對黨、以組織對組織的選舉」,對宣揚政黨競爭理念更苦口婆心。這三篇文章與第七期刊出的「黃煌雄競選總部選戰日誌摘要」,都是值得珍藏保存的「選舉實錄」史料。

1989年三項公職人員選舉期間,原由民進黨推薦的黃煌雄、游錫堃、劉守成三人所組成的「鐵三角」分裂,換成陳定南、游錫堃、劉守成組成「金三角」橫掃蘭陽平原。黃煌雄競選連任失利。選後「丟丟銅雜誌」第七期即以「水清魚現」為題,刊出「黃煌雄競選總部選戰日誌摘要」,文章分選情摘記、參謀作業、主帥(黃煌雄)反應、事實發展四部分,自1989年八月十二日黃煌雄競選總部組織編制完成之日起開始紀錄選戰經緯,至十二月三日結束,全文紀錄黃煌雄對「金三角」聯合作戰以致自己遭夾殺的種種反應。其中十二月二日投票揭曉當天記述:黃煌雄「不敢相信戰友喪失政黨立場竟是致敗主因」。

這篇選戰日誌摘要最耐人尋味的一項記述,是十二月三日提到:「接獲訊息,不僅國民黨買票,金三角亦在部份地區有聯合買票反應」,黃煌雄對此訊息反應是「金三角絕對不會買票」,但在「事實發展」欄下卻這樣記錄:「愛才惜才的鄉親,徹夜未眠,痛心疾首」。

「丟丟銅」雜誌在黃煌雄落選後,於1990年七月廿二日出版第八期後停刊。第八期刊登黃煌雄於1990年二月一日卸任立委職務後訪問蘇聯與中國大陸緣由及黃煌雄談「民主大憲章」。末頁則刊登署名「奎澤石頭」寫的「給黃煌雄先生和他的戰友們」的一首詩,詩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那個人的故事遺失在這一帶很久了」……。(原刊2003年12月5日宜蘭在地報,2007年5月2日修改,新增附錄)

附錄

中國傳統知識份子的悲愴--胡秋原事件

1989年2月,黃煌雄發行的「黃煌雄通訊」第一期第一版,刊載「中國傳統知識份子的悲愴--胡秋原事件」報導,記述黃煌雄對胡秋原訪問中國大陸言行的回應。全文如下:

【國民黨資深立委胡秋原先生的訪問中大陸,高談民族主義及統一,使得國內一時議論紛紛。

黃煌雄在10月29日院會中以「複雜且沉痛的心情」表示,胡委員長期以來有關大中華民族主義的言行一致,但胡委員的問題在於他「代表的是文化中國層面,他含有歷史的、文化的、感情的及民族的成分,但他把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的觀念混淆,將文化中國的概念籠罩在政治中國上」,這是種「落伍且過時的表現」。

黃煌雄認為「胡委員雖具有知識份子的風格,却沈溺於老舊傳統的觀念,而漠視現實,無視客觀環境的發展及海峽兩岸的動盪」,此真是「傳統知識份子悲愴的歷史見證」。並以為問題的關鍵在國民黨本身對中共是否為叛亂團體的矛盾政策,使知識份子乃至老百姓在「這種政治矛盾下,無所適從,產生各種悲愴表現」。從而呼籲釐請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的分際,以增加台灣人民的信心。】

後記:

黃煌雄的助理曾記述當年黃煌雄如何準備質詢,「一般情況是助理們將資料準備齊全,每星期三先行討論,黃煌雄星期四加入討論,提供意見,隔週星期一晚間再邀請學者專家提供意見才作成具體結論。」

黃煌雄以一介書生參與政治活動,他的學術素養、問政品質獲得肯定,在地方生活圈卻有些許孤寂。1989年競選立委連任落選後,就走出蘭陽平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