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顧2009年一年購書記事,看到每月的「書之日記」多會留下「書買多了」、「買書又失控了」….等語,自知沉迷買書失慎失序,卻又無法控制購書慾念,也讓人無法理解……。

就當自己是中度書痴吧,不輕不重,大陸作家蔡家園在(<書痴:愛書成癖「瘋雅」士>《書之書P166~179》)中,列舉了書痴的多種類型 ,計有書呆子型、溫柔型、瘋狂型、理性型、儉樸型、戀物癖型、灑脫型、柏拉圖型、視書如命型等,我是否該選個「型」來「對號入座」?

2009年年初,台灣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救經濟,每人3600元,讓我有充實書架機會,回顧每月所記書賬,這一年買書之多,是真讓自己「嚇一大跳」….。.



2009年1月

2009年一月裡,來了第一道寒流,老化了的身子在攝氏六、七度的低溫下瑟縮,魯迅筆下臘月風雪夜裡凍死在魯四爺家門口的祥林嫂,閃過腦海。是年歲增長,回憶賴着不走了?或是隱藏的年少歲月記憶,經不起風寒被驚醒?

年少在緬甸曾翻閱了幾本新文學和通俗小說,記住了故事和書中人,到了喜歡回憶的年紀,魯迅「祝福」裡的祥林嫂就在岑寂的冬天夜晚想起來了。年初二的報紙刊登了梁羽生在澳洲病逝的訊息,他的《萍踨俠影錄》、《江湖三女俠》等書中人張丹楓、雲蕾、呂四娘、甘鳳池立即浮現腦海……。

農曆新年是憶舊的季節,很懷念年少在仰光「瘋書」的歲月。當年,仰光的華文書店,以香港和大陸進口的書為主。記憶裡,除了巴金、魯迅、冰心、郁達夫的文學作品,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徐訏、徐速的文藝小說和依達、南宮博以及鴛鴦蝴蝶派馮玉奇的《罪》、《歸》等通俗作品都曾買過讀過。在書店工作那年,觸摸三十年代中國文學和六十年代台灣的少數文學作品及翻譯名著,更是「火上加油」,幾乎每天要買一兩本書回家,忘了休學打工是為貼補家用這檔事。

「瘋書」的日子在回到台灣後曾停滯,在職場,酒喝多了,書不看了。也因為那些年台灣對許多作家在大陸1949年前後出版的書都列為禁書,香港出版品也難得見到,讓我一度怨歎台灣購書還不如緬甸……。直到書市場開放後,早年的閱讀精神終於接續。如今我已補回換上新貌的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新或舊版的三十年代文學作品,也努力蒐羅五0、六0、七0年代兩岸三地個人喜愛的作家著作。

這個月,很高興從網路書店購買了《凰鳳臺上──<開卷>百期珍藏版》和《我的開卷》兩本「書話」書。這是在大陸南京創辦的讀書雜誌《開卷》為紀念創刊八年一百期出版的,許許多多的文人學者曾是這本雜誌的作者。「開卷」在百期中曾出版四期「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專刊」。

《開卷》以「開卷有益」提倡樸素的讀書精神,於2000年四月創刊,每期三十二頁左右,三十二開本。它原是上世紀末南京鳳凰台飯店附設「書吧」所屬讀書俱樂部的內部刊物,免費贈閱。在刊物靈魂人物蔡玉洗、董寧文、徐雁、薛冰等人用心經營下,成為中國讀書界津津樂道的一本刊物,被稱為是「愛書人的精神家園」,是「老書痴和新書痴聊天的閣樓」…..。

這個月,領了3600元的消費券,第二天就到台北兩家書店使用了,還留著些許準備在今年國際書展消費。一月買書,還是以書話、書信和文壇回憶為主,有不少是乘特價購進的。



2009年2月

2009年二月,將「消費券」及牛年春節節省的新鈔,移交給書攤,買了三十餘本書,大多是前幾年出版的。當時或錯過、或遺失、或見新版,或是近年專題收藏需要,藉「消費券」壯膽,見着了就買,能夠為書房補缺,自是心喜。

因為妻小支援,我的「消費券」數量增加幾張,二月逛台北國際書展也就安心了。無奈近來傷腿疼痛加劇,行走不便,一手拐杖,一手書袋,相當狼狽,三個展覽館僅逛一館,也只逛兩小時就離開會場。而在展覽會場匆忙取書入袋,竟也購買了十七本。

二月買了幾本董橋和孫犁的書,也買了台北人間出版社出版的「台灣作家研究叢書」十一部中的兩冊,一冊是《生命的思索與吶喊-陳映真的小說氣象》,一冊是《大地之子-黃春明的小說世界》。這十一部包含了評傳、作家、作者論專著,已於2007年7月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彙集出版;人間出版社同時也獲得台灣繁體字版獨家印行的授權。限於人力、物力以及其它諸種條件的限制,人間出版社只能採陸續出版的方式,是否能完全出齊,有待觀察。

董橋的書,兩岸三地都有出版,台灣版已零星購買了,最早買的是民國七十五年元月圓神出版社出版的《這一代的事》,書內的一篇<藏書家的心事>相信許多愛書人已閱讀了,我因為這篇文章而接近董橋,迷上他的文筆。這次藉「消費券」壯膽,買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精裝本五本。孫犁的書,則是因追蹤購買他的《耕堂讀書記(全二冊)》,意外買到原來沒注意到的孫犁文集。

自本世紀初或稍早的上世紀末開始,閱讀董橋的散文成為一種風氣。他文筆簡潔清雅,有晚明小品和英式隨筆的韻味,曾說散文須學、須識、須情,合之乃得「深遠如哲學之天地,高華如藝術之境界」,他追求此等造化,落筆一字一句幾乎皆潛心修鍊。有人曾批評他文章「過份雕琢,精緻有如插花藝術」,他引陳之藩之言:「芙蓉出水雖自然,終非藝術,人工雕琢方為藝術,最高境界當是人工中見出自然….」(《這一代的事》p230)。他說,寫作如練琴,非日日苦練數小時不足以言「基本功夫」…..欣賞他的文筆,當知他是下過苦功的。

台灣遠流出版社將董橋的文章題材分為閱讀、文物、政治文化、語文、人物交遊五類。他的書最近現身的多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精裝本,版本售價高貴,沒有「消費券」,還真不敢一次就購買五本。

孫犁是一位藏書家,一生與書籍相伴隨,閱讀也是「雜食」,他廣泛搜集各種書籍,善寫「書話」文章,也是我喜愛的作家。不久前,在台北上海書店網站看到孫犁新書《耕堂讀書記(全二冊)》,却已無庫存,轉向萬卷樓書店搜尋,未見此書,見有孫犁文集八本,立即訂購,但僅寄來五本,復向博客來訂購了《耕堂讀書記(全二冊)》及《寂寞中的愉悅──嗜書一生的孫犁》兩種,加上原已購藏的《孫犁書話》、《書的夢》等,孫犁的書也將和董橋的書一樣,在我的書房裡擴增領域了。



2009年3月

2009年三月,好像冬天的腳步還沒走遠,春寒料峭,讓掛在枝頭的春色失寵。老化了的身軀,經不起春寒騷擾,三月裡多了躺臥的日子,也多了無序翻閱床頭書的時間,每本都曾翻閱幾頁吧,放下書,也忘了書中文字。

三月,木石寄來接受預訂的書目裡,看到人民幣990元的16冊《徐訏文集》,一直等待這套文集,也一直沒看到文集編輯內容簡介。它應該是正中版《徐訏全集》的簡體版,木石乘4.5(預付)或4.8(書到付款)的優待,是比別家便宜。但近來得控制開支,且早已購藏正中版《徐訏全集》,我忍住了,沒有訂購,可又懊惱不已。或許,我只是暫時「放下」徐訏文集…….。

一位朋友說:「沒完沒了的事就算了吧,徐訏文集沒訂,一點也不可惜,反正永遠沒個終點….」。三月臥床胡思亂想,想到因為「執」而累積了許多書,買回來的書沒地方放了,成堆的書認真讀的沒有幾本。癖好真是一種累贅,戀「執」更是一種苦事,想把「執」割捨,又無勇氣面對「無執」的空虛…..。

三月買了三十餘本書,又購得幾本「書話」書。迷上書話的大有人在,近日翻到了董橋的一段文字,他就寫道:

『一九七六年臘月,我在倫敦寫過一篇<談談談書的書>。書而談書,範圍很廣,版本學、印刷史、雕版術之外,最迷人的是說買書藏書的書話。那時期我到處搜羅談書的書,英國書商稱之為books about books。我收的都是舊書舖裡的這一路書,裝潢印刷紙張古雅得要命,文字也考究,掌故又多。…..(遠流版《紅了文化,綠了文明》p19──<悼念沒有風景的書店>)---』。

董橋到處「搜羅談書的書」,他收藏外文版的書,從英國到荷蘭等國家,「收的都是舊書舖裡的這一路書」。我匆匆翻閱家中收藏的十五本董橋著作目錄,找不到他的那一篇「談談談書的書」,不知收在那一本書裡。看來,又得「沒完沒了」找董橋的書了。

包括「書話」在內的「談書之書」,在大陸的熱潮仍未消退,近期更出現幾本「續集」。如王稼句的《看書瑣記二集》,辛德勇的《讀書與藏書之間二集》,謝泳的《雜書過眼錄二集》,著有《舊書鬼閑話》的虎闈,也續出《舊書鬼閑事》,孫犁的和鄭振鐸的舊作也重新整理出版…..,搜集這類書,還真是「永遠沒個終點」。

三月裡,很高興買到了作家出版社出版上下兩冊的《回眸──從{文學新星叢書}看一個文學時代》,這本書選編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文壇新人阿城、莫言、余華、王兆軍、何立偉、殘雪、遲子建、馬原等64位作家的成名作或代表作,並收入序言與他們重新回憶當年創作經歷的文字。當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文學新星叢書」共出版了13輯64位作家的著作,為耀眼的文學新星留存文學創作起步的腳印,如今其中有多位已是中國當代文壇最具創作實力的作家,作品在台灣有繁體版。「回眸」回顧中國新時期文學的發展歷史,是一本紀念集,是值得珍藏的「談書之書」呢!

三月整理收藏董橋著作以及爾雅出版的「作家日記叢書」,董橋的書已蒐羅15本了,爾雅出版社自2002年出版的「作家日記叢書」也補齊了(2007年尚未出版),幾個專題書刊的收藏工作將會持續,眼前傷腦筋的是書滿為患,這些日子裡耳朵就癢癢的….…..。



2009年4月

2009年四月購書,「買很大」,自己還真嚇一跳。

因為腿傷,走不得遠程。這個月,僅只到台北的上海書店一趟,上網挑折扣買書的次數就多了,而30元特價書攤有四次在宜蘭菜市場附近巷內出現,每次竟會與它「不期而遇」。在特價的誘惑下,「移用」了菜錢,一次八本、九本甚至十本「輕鬆」搬回家,四趟下來,就搬了不少….。

也許自制力弱了,近來買書的衝動無力壓制,居家空間已被雜亂的書堆侵佔,也曾想着手整理,「去蕪存菁」,卻始終懶散。新書舊書闖入居家的速度又快,來不及「疏浚」,很快「淤積」成災。

四月,自網站看到大陸中華書局出版《近代藏書三十家增訂本》的訊息後,立即盯着各網路書店是否已引進,它還沒在台北現身,郤另尋出了一些與書有關的書,有些是書友「報馬」,多數是網站書目裡發現的。平時笨拙的手,在鍵盤上却能靈活的將選書放入網路書店購物車,一「車」一「車」的載回家…。

近幾年閱讀興趣偏重與書有關的書,尤其努力蒐求介紹藏書家生平、藏書事跡、藏書思想、藏書流傳情況的書籍。四月經由書友苦茶「報馬」,利用前往上海書店換書機會,一口氣就將今年一月才出版的「藏書中國」系列搬回家,也買到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煮雨文叢」書話書。

蘇精先生於民國七十二(1983)年出版的《近代藏書三十家》,我未能及時購得,據說只印二千本,現在台灣已難找到了。2007年底,購閱范風書先生的《私家藏書風景》一書對這本書的讚譽後,更增強尋訪此書的心意。友人曾在大陸網站看到此書拍賣叫價人民幣一千元,可讓人嚇呆!

書友whisly曾傳來《近代藏書三十家》電子版,他對增訂本也寄予關注。據作者蘇精在增訂本序言指出,增訂本「…有二十八家進行修訂,在本來的三十家以外,又新增原書出版後撰寫的周叔弢自莊嚴龕一篇(刊登於1986年5月《傳記文學》第48卷第5期)」,這本書,已是我五月份首要搶購的。

這些年,購買閱讀的多是輕鬆好讀的書,深奧、晦澀難懂的著作我敬而遠之,不小心買進了,翻過幾頁後就未再多瞧一眼,當然也是有買回來就後悔「受騙」的書。無論如何,現實世界紛擾,我喜愛在書海中尋書、購書、隨意翻閱,隨手放書於書桌、書架、床頭,增添生活樂趣的日子。

四月買書七十餘本,光是抄書單也累了,



2009年5月

2009年五月進入今年的梅雨季,霉雨不明顯,陽光驅散了雨水,但擺在書房的除濕機照常運轉。為防範白蟻災害漫延,在出太陽的日子裡,趕緊將購藏已久無暇顧及的書堆搬動整理,不時在陽光下拂拭藏書灰塵….。

很久沒逛台北的書店了,五月只去了一趟台北,只逛了「問津堂」,才知道持有的貴賓(會員)卡已經過期。幸好,前兩年在這家書店的購書金額得以延長續卡,繼續享有優惠,店員特別提醒說,在一年有效期限內至少應購買八次。

我有六家書店的會員卡,因腳疾行走不便,近年以上網購書為主,很少上台北。也許,另有兩家的會員卡有效期限也過期了。

五月買進了蘇精的《近代藏書三十家(增訂本)》和范風書的《中國私家藏書史(修訂本)》,這兩本書的初版我錯過了,此次再版,迫不急待訂購。到手後略為翻閱,《近代藏書三十家》著作蘇精在增訂本序言明白指出「…有二十八家進行修訂,在本來的三十家以外,又新增原書出版後撰寫的周叔弢自莊嚴龕一篇(增訂本p179~187)」,而范風書的《中國私家藏書史(修訂本)》,僅是對「書中的文字訛誤作了重新更正」,至於他初版「將近代河南藏書二十萬卷的大藏書家蔣藩的梧蔭樓漏掉」,再版本似乎未見補列,在書末附錄的「藏書家姓名索引」中也未見「蔣藩」之名。

五月,在宜蘭也曾走進多年未踏進的中山路鬧區書店,在擺放國家各種特考參考書及命理、方術、醫療、食譜的書架上,竟找到了幾本民國六、七十年間出版的書,包括葉慶炳的第一本散文集《長髮為誰留》、愛亞編的道聲小說匯《街景之種種》、尹雪曼的《月亮不再圓》、蕭蕭主編的《奔騰年代-今生之旅散文系列三》和國語日報出版的《外來語詞典》…這些書,書店不當它是「二手書」,只是當年進貨後就一直陳列在架上罷了,仍按原來訂價打九折出售…。這家書店我連逛了兩天,架上的幾本「舊書」被我搬光。

五月在宜蘭的30元特價書攤又買了不少書。這30元特價書攤,販售的都是近幾年台灣一些中小出版社求現拋出的書籍,品相全新,部分在書店及大賣場書區仍按訂價七五折或特價69元販售,但在30元特價書攤就可以30元、50元購得,有不少是大陸編著或譯作繁體版,不講究版本,還是有些好書….

五月我就在30元特價書攤,以50元買到貓頭鷹出版社2005年11月初版,精裝,512頁,原訂價新台幣600元的《印刷書的誕生》:費夫賀、馬爾坦著,李鴻志譯)也以30元買了新潮社2008年9月初版,379頁,原訂價360元的《行走的畫帝張大千》,文歡著,以及以30元買了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謝貴安(筆名柏蓮子)著的《大預言全書—讖謠文化精華》:427頁,定價350元,這本書原名《中國讖謠文化》,1998年由大陸海南出版社、1999年由大陸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台灣版在2000年出版….。

喜歡買書也是一種病,病狀難以言表。在網上,曾見過有人專題購藏「性學」書刊,有人收藏上千本的「紅學(紅樓夢)」,有人蒐集兩岸三地出版的董橋著作,有人收藏「辭書」之多、之全、之廣………林林總總,實在是令人驚歎!晚近簡體書大量進口,原來病情輕微的我病症併發…..。

這些年來,書愈買愈多,但看書不專注,一本書翻不了幾頁就擱下了,讀一回傳記、看兩篇「書話」隨筆,再來幾頁新詩舊詞,床頭擺放的各種「藏書史」則讓我築夢:夢裡藏書自成一家,醒來,笑自己不學無術,東施效顰。有句話說:「但觀架上,便知腹中」,觀我每月購進的書單,就可知我腹中實虛…….



2009年6月

2009年六月的第四個星期五,在宜蘭市30元特價書攤,以90元買了三冊郭勉愈等編著的《經典品讀》,是為讀者解讀和導讀百部經典名著的書,牧村圖書公司2003年元月初版。我喜愛它褐色的封面設計,喜歡它以流暢的文筆推荐了百部「有價值的、經典的、適合閱讀的名著」。

所謂經典著作,應是經得起深入細讀、持久咀嚼的書吧。編著者在序言裡說:「每部真正被稱為經典的著作都蘊含著思維方式的革命和觀念體系的更新,需要有人去解讀和導讀..」。這些年來,書店裡常見到推荐一生必讀或影響世界、中國的三十部、六十部或百部書籍,我收藏有關「書之書」,見着了也多買回來了,這類書,或多或少能讓讀者瞭解原著作者思想精華的輪廓,也有買一本就能快讀多本名著的益處 …。

在二十幾年前,我就買了遠流1981年出版的世界傳記名著(上下冊)、思想名著(上下冊)、文學名著(上下冊)總解說六本,當年的售價定價是上下冊平裝450元,精裝700元,算是高價位了。現在新書售價讓愛書人難承受,能以每本30元廉價購得往年錯過且品相全新的書,自是又驚又喜。如果不講究版本,不以老舊書為尊,30元特價書攤並非「便宜無好貨」。

人的一生,是讀不完世界經典名著的。我幾乎是依賴《經典品讀》這類書刊來「認識」各種名著,也因解讀和導讀經典名著的書引發對原著的興趣買回一些名著,但真正讀完的不多,有些古典名著,看看解讀導讀應該也夠了。

六月也是溫馨的。未曾見面的書友yihwa、whisly寄來徐訏和董橋早年的書,我喜愛徐訏和董橋的書,宜蘭只有一兩家極小規模的二手舊書店,訪書蒐書只能往台北等外地跑,也得靠書友的「報馬」。獲得贈書,有被關懷、了解的喜悅感受,書友之情、贈書之恩記住了。

六月購書支出有增無減。翻閱大陸學者徐雁著《雁齋書事錄》書中的<台北訪學淘書一週記(2006年10月3日~11日)>,提到台北書價貴雖囊中羞澀仍大購,借錢逛舊書店又「傾囊而盡」,愛書人的境遇是相同的吧。這個月,我又在妻小面前發誓不再侵占居住空間要少買書,但見着徐雁在書中提到幾本我尚未購得的舊書,我立即列入追尋蒐羅,網路書店也不時e-mail特價書訊息,而30元廉價書攤固定每週五在宜蘭出現…….。

回顧六月購書書單,自己真該戒掉購書癮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