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新文學網成立週年

Ldj Lin 寫於 2011年10月8日 11:11

2011年九月,在緬甸華人作家段春青的協助下,我在新加坡創建的「緬甸新文學網」有了「個人空間」發貼。透過網站,很快與定居在澳門的許均鍂、昆明的林郁文、印尼的林霖柏等多位文壇前輩結緣,大家關心「緬甸華文文學」發展,期盼薪火相傳,讓「緬甸華文文學」走出緬甸,在「世界華文文壇」爭光。

八月間,我在「緬甸新文學」網站「懷鷹的個人空間」網誌裡,讀到台灣《海星詩刊》創刊號已出版的訊息,直覺認定這應是集海內外詩人創作的詩刊,尤其在「緬甸新文學」網站看到詩刊出版廣告,還以為「懷鷹」是緬甸華僑。訂購的詩刊到手後,才知道他是新加坡「本地評論工作者」,也是詩人,也很快就知道了「緬甸新文學」網站,是懷鷹和段春青聯合創建的。

十月十六日下午,「緬甸新文學」網站在新加坡藝術之家舉辦《緬甸新文學網叢書》發佈會和《緬甸新文學網詩歌報》推介禮,介紹旅居新加坡的三位新移民女作家--來自緬甸北部山區的段春青,在中國江南水鄉成長的鄒璐,以及東北松花江畔的叢卉的散文專集。段春青對於能夠在新加坡出版個人著作,表示「這是一個美夢,尤其我的夢在緬甸未能實現….」。

緬甸華文文學沉寂很長很長的時間了,澳門的許均鍂先生論述《「緬甸華文文學」走出緬甸的機遇》,滿懷信心。在「緬甸新文學」網站,我也感覺到一種成長的力量,已有不少熱愛寫作的緬甸華人選擇了「人跡罕至的一條路…..。」我願跟隨他們….。

就轉貼介紹「緬甸新文學網」,歡迎諸君前往瀏覽:

2010年10月創建的緬甸新文學網(www.burmesehub.com)是本地(新加坡)最新創建的一個純文學網站,由本地作家懷鷹和定居本地的緬甸華人作家段春青聯合創辦。

懷鷹說,緬甸新文學網是一個比較全面的文學網站,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不但吸引了不少本地作家,也包括一些海外作家,作品題材豐富,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散文詩、雜文、劇本、評論等文學創作。

懷鷹說,一般在緬甸新文學網發表的作品,都有相當的水準,其中本地成熟作家的陣容也不小,例如懷鷹、張揮、林高、丁雲、林錦、芊華、卡夫、丘克難、古琴、華英、高澈、莞爾等都在網站上發表作品。此外,緬甸新文學網也為已故作家如雨青、周天等設立個人空間,希望這些作家的作品能繼續流傳下去,這也是緬甸新文學網的一個特色。同時, 緬甸新文學網還設有亞細安10國的作品專區、緬甸特色、世界風情、校府春秋、出版與文學活動資訊等。

懷鷹說:“雖然這個網站還不到一年,還不是很多人知道,但它已形成一定的文學面貌,作品也有相當的水準。最叫我們鼓舞的一件事是,網上已有7個長篇小說在連載,自從報紙取消長篇小說連載之後,長篇小說已失去了發表的園地,而緬新網能一口氣推出7個長篇,這不僅在本地,在海外的網站也很少見。”

緬華作家段春青則說:“當初萌生開創網站的用意,是希望推廣緬甸華文文學,鼓勵更多文學愛好者從事創作,結果啟動後漸漸吸引不少新加坡作家發表作品,演變成一個新加坡與緬甸文學共同擁有的網站。獲得緬甸新文學網的版主如林高、張揮等的極力支援,由於他們的加入,在推廣文學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懷鷹說:“緬新網在本地及海外已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風格和名聲,相信日後會更壯大,成為具影響力的文學網站。”









☆徐訏資料收集

Ldj Lin 寫於 2011年10月10日 10:20

「還記得你帶我去跟徐先生喝茶」,傅玫說,「我十三歲讀《風蕭蕭》,見到徐先生像在夢中!」徐先生的女兒尹白上個月輾轉讀了我文章裡寫他父親從美國來了電郵:「董叔叔,我是尹白,你記得我嗎?」尹白那時還在唸中學,現在也五十了。傅玫說還是舊歲月舊人事親切……

這是董橋在拍賣會場邂逅昔日商行同事傅玫後寫的辛卯隨筆《和傅玫謦欬》裡提到與徐訏先生有關的一小段,一百字不到,是香港的余冠漢先生從報刊剪下掃瞄後傳來的。我知道,是董橋這篇文章提到徐訏,一心一意收集徐訏資料的余冠漢先生搜集收藏了。他無私地將辛苦搜集整理的徐訏作品資料,傳給兩岸三地與他同樣是「徐訏迷」的書友,董橋這篇文章,就這樣出現在我的e-mail收件匣裡。

董橋寫字畫寫梅竹寫舊人寫南洋,提到徐訏的還不如寫周作人的多,我記憶裡 有一篇《忽然又懷念徐訏先生》(遠流版《酒肉歲月太匆匆》P160),想來余冠漢先生也會收藏的。他對徐訏資料搜集的投入,應是「心有所愛,甚至成癖」,他的友人廖文傑曾說:「到目前為止,在香港搜集徐訏資料,最齊備完全的,余兄可算是第一人了。」

我因為收藏徐訏的書,和香港的余冠漢先生神交,進而與廖文傑先生結緣,兩岸三地的「徐訏迷」都知道,余冠漢和廖文傑兩人是最「忠貞」的「徐訏迷」。廖文傑曾費心收集整理徐訏先生已出版著作及未結集作品分類編年,保存了徐訏先生著作紀錄全貌。他和余冠漢合作,編輯自印四本徐訏佚稿:

1、 徐訏佚詩十三首(2003年1月版)

2、 小禮物-徐訏先生格言式語錄。短句輯(2003年5月版)

3、 日記的話-《我的日記》扉頁,每月獻辭,尾語及每周綴語(2003年8月4月版)

4、 《燈尾集》戲劇佚稿六篇(2003年八月版),

我幾乎是每隔一兩天都會收到余冠漢先生傳來的徐訏的資料,包括我未能收藏的徐訏早年與朋友創辨的《熱風》、《筆端》、《幽默》等雜誌封面、目錄書影,他以「文傑兄的書影傳來」,應是廖文傑兄先生的收藏品了。我因見1955年6月16日出版的《熱風》第42期目錄裡,有一篇署名「高風」寫的《伊洛瓦底江的憂鬱》,我從緬甸來,對這緬甸人稱作母親河的伊洛瓦底江為何憂鬱好奇,很冒昧的請余先生將文章掃瞄傳來,兩天後,余先生真的傳來了,他說:「這是文傑兄電傳高風文章。《熱風》雜誌是文傑兄的藏書之一。《熱風》初期是徐訏主編的….。」

余冠漢和廖文傑先生能持之以恆地搜集徐訏資料,以堅持不懈的毅力整理保存,認真投入與無私的精神,真讓人敬佩,而同樣是「徐訏迷」,我淪為檢現成資料的,慚愧啊…..。





☆念念不忘

Ldj Lin 寫於 2011年10月12日 11:45

住家附近的7-11修繕半個月後上週開始營業,但網路遲至今天才連線。一早,就去取回寄達已久的四本書,都是八月底九月初向博客來訂購的。

今天到手的書是:《解放前珍貴紅色報刊發刊詞(《新青年》到《人民日報》原貌再現》)》、《民國時期藝術教育期刊與藝術教育發展》、《假裝讀過》和 《南斗文星高》。

這四本書,研究的是報紙期刊,寫的是閱讀隨筆,作者或曾做過記者,或在出版社任編輯寫專欄,都和媒體有關。對媒體我是無力從事研究的,自己已離開媒體工作崗位了,竟還念念不忘購買研究報紙期刊的書籍,對曾是同行的前輩書寫的隨筆與回憶更多方蒐集,或許,是曾經「身歷其境」,愛恨糾葛難忘,有一份難割捨的情感吧……。

《解放前珍貴紅色報刊發刊詞(《新青年》到《人民日報》原貌再現》)》這本書,收入從1915年到1945年中國共產黨「克服重重困難、創辦革命報刊、傳播真理之光的光輝歷程」,整理與影印了51種報刊創刊詞,也對每種報刊作了包括內容、歷史、關鍵人物、重要事件的簡要介紹。翻閱這本書,很多報刊言論在當時已可知是「紅色報刊」。而1926年8月1日創辦的《農民運動》周刊,是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在廣州創辦,因當時正值國共兩黨合作時期,國民黨中央農民部許多領導人都是共產黨人或著名國民黨左派人物,也就成為「進步報刊」,言論走向可想而知…….。

《南斗文星高》是香港報人羅孚的著作,先後已買了他的《文苑繽紛》、《北京十年》、《西窗小品》,他所寫所記多是我喜歡也有興趣的人和事。他和許多文人交往,這本《南斗文星高》就有他對巴金、周作人、曹聚仁、葉靈風、徐訏、西西…….等作家的精彩描述….

《假裝讀過》這本精裝書,作者貝小戎,是筆名,合起來乍看似「賊」,只不過中間有個小字。他說他的想法都來自別人的書,所以他是個小賊。作者在《三聯生活周刊》任職,但他的文章一點都不「賊」,梁文道就這樣稱讚:「他實在太熟悉英語世界的出版狀況了。困難的不是可以把每一本書介紹得如此精到,而是他竟能掌握那些書那些作者背後的文化脈絡與社會背景,娓娓道來,如數家珍…..所以有些書本來我想拿到自己節目裡談談,可看完他寫,我就沒法再說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