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稿原為我的「蘭陽記事」之一篇,刊於「宜蘭在地報」網站。四年前「宜蘭在地報」網站關閉,我留存的一些「蘭陽記事」稿也因個人電腦中毒「埋葬」了。今天意外找到了當時列印留存的這篇舊稿,趕緊再鍵入電腦,同時po上我的部落格。

二十幾年前,楊英風先生曾應宜蘭市民生醫院院長吳世民邀請,在民生醫院中庭牆面留下不鏽鋼雕塑作品,民生醫院後來沒落,今年中秋節前夕吳院長病逝,不知楊大師的作品還留着否!(當年曾記述此事,今天翻箱倒篋找舊稿和照片,也不知藏到那兒了)。

楊英風先生1997年病逝至今十二年,藍蔭鼎先生離開人間已經三十年了,他病逝於1979年2月4日。《景觀與人生》與《鼎廬小語》這兩本書,藏在我的書房裡也三十幾年了。

今天就將舊稿po上個人部落格:

◆◆◆◆◆◆◆◆◆◆◆◆◆◆◆◆◆◆◆◆◆◆◆◆◆◆◆◆◆◆

民國八十六(1997)年十月廿一日晚上七時五十分,享譽國際的宜蘭縣籍景觀雕塑大師楊英風,因肺水腫病逝於新竹法源寺,十一月二日舉行告別式,骨灰安厝法源寺,享年七十一歲。

楊英風的家鄉宜蘭在他病逝後,似乎吝惜悼念,並未安排他的作品回顧展出或特別規劃辦理追思紀念活動,可能與一九0三年農曆十月十三日出生於羅東的名畫家藍蔭鼎一樣,在家鄉將逐漸被遺忘。楊英風生前希望在宜蘭籌建一座雕塑公園的心願,恐怕難於實現。

楊英風逝世後,他的三女兒寬謙法師所主持的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決定有系統整理、研究楊英風上千件未曾公開的珍貴手稿及文獻資料,並積極尋找地點籌設成立「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八年六月該研究中心決定在新竹交通大學設置,民國八十九年交通大學在楊英風逝世滿三週年時,還舉辦「再見楊英風」一系列活動來紀念他。

楊英風於民國十五(1926)年十二月四日出生於宜蘭市康樂街,他的創作生涯超過半世紀,創作領域包括了版畫、雕塑和景觀,在民國五十二年首次以不銹鋼為雕塑媒材,為台灣雕塑界開啟了新頁。

藍蔭鼎於一九0三年生於羅東,一九七九年二月四日逝世,享年七十七歲。民國四十二年編纂的「宜蘭縣誌」中紀述:「民國以還,畫家最享盛名者為藍蔭鼎,藍氏之水彩畫,不但為為本縣與本省畫界之巨擘,亦且馳名於世,其作品前後入選於法、美 、日等國展覽會,並曾舉行個展於華盛頓與羅馬」。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初在藍蔭鼎七十四歲壽誕時,羅東有幾位地方人士,發起籌建「蔭鼎館」以蒐集研究與珍藏大師作品資料,但「蔭鼎館」計畫後來不了了之。

民國四十年,楊英風受藍蔭鼎邀請,到農復會「豐年」雜誌擔任美術編輯達十一年,與藍蔭鼎常有機會深入各鄉鎮,親身感受台灣各地的生產生活,對台灣的鄉土民情、風俗習慣、景觀可說是有深度的接觸和認識,藍蔭鼎因此留下了「養鴨人家」等膾炙人口的畫作,楊英風則是透過版畫漫畫插畫,呈現台灣各地的農村景致。宜蘭市老字號的「廣文堂印鋪」就珍藏有楊英風此一時期以鄉間家禽為題材的五張版畫,這五張版畫作品已捐給宜蘭縣史館。

楊英風生前曾希望在宜蘭籌建一座雕塑公園。民國七十七年三月四日他回到宜蘭與一群愛好藝術的鄉親晤談,就表示希望在有生之年回饋宜蘭,只要有一塊土地,他願意籌劃一座戶外雕塑公園,使中國文化中最精彩造型藝術,能夠在宜蘭縣保存下來,與宜蘭的自然景觀結合。民國八十年十一月五日他到宜蘭縣政府拜會縣長游錫堃時更強烈表達籌建雕塑公園的心願。

民國七十七年三月初楊英風著文論述,指出以雕塑藝術而言,宜蘭縣境之中有許多自然景觀,可作為天造地設的雕塑公園,只須加以慎密的規劃,則自然美景與藝術相互交融,人們進入這樣一座雕塑公園,即為盈溢其間的美感所陶冶,所謂「行不言之教」,莫過於此種藝術的感染力。

楊英風認為,籌建一座雕塑公園,有賴政府的魄力,與藝術家、地方人士協力參與,一定要請教高級的專業人才,詳加擘畫,以免反形成破壞,儘量保留自然風貎,使之與藝術品文感融通為藝術景觀。他個人亦願為鄉梓奉獻一份心力,以祈願這座充滿區域文化氣息的高水準雕塑公園早日實現。

民國八十四年至八十六年二月間,楊英風為宜蘭縣政府新建行政大樓規劃設置「協力擎天」雕塑藝術園區,主體包括有二十棵十至廿二公尺、十四個樹幹留樹頭的檜木,及「龜蛇把海口」銅塑與「日月光輝」不銹鋼組成的景觀雕塑、檜木製成的扇形平台等,其中三棵巨大檜木樹於八十五年十月十三日由九百位縣民以人力拔河槓桿原理樹立。

「協力擎天」是楊大師留在家鄉的戶外景觀雕塑作品,期間他親自上棲蘭山區攀向徒直的山坡,尋覓檜木素材,也全程親自參與討論及監造。不過由於取用檜木材料,遭到保育人士批抨,縣府也為檜木素材是否會因長期日曬雨淋,致生白蟻腐朽,請專家「會診」,雖然得到廿年內不會有問題的結論,還是成立小組研究防範之道。

楊英風希望能在宜蘭縣闢建雕塑公園,民國八十五年初,曾有民眾向縣長建議在冬山河親水公園增設雕塑品,讓親水公園成為雕塑公園。雖然宜蘭縣風景區管理所承認「雕塑公園在國內外都會區及遊憩區均有相當成果之存在性及生活藝術性」,但管理所以「冬山河親水公園原規畫主題特色,係結合河川整治及水域遊憩功能,營造出具有獨特景觀之主題」,因此「不宜大幅增置偏離主題之景觀設施,導致模糊親水公園應有之特色」為由拒絕。

民國八十七年五月間,曾獲台灣省政府頒發「民俗技藝特別貢獻獎」的已故宜蘭市公所里幹事陳健銘,以「關心地方文化」署名發表新聞稿建議文化中心能籌辦楊英風和藍蔭鼎的作品回顧展,並對宜蘭縣文化單位未能在藍蔭鼎作品回顧展於史博館展出之時,掌握機會爭取來宜蘭縣接續展出,表示遺憾。對這項建議,當時的文化中心主任林德福向媒體記者表示:「有關藍蔭鼎的展覽,文化中心很早就與其家屬接觸過,但以藍蔭鼎每幅作品畫價均在百萬元以上,以文化中心的場地、空調設備,及令人咋舌的保險費,根本承擔不起」。

藍蔭鼎有卅八件遺作因子女互爭所有權訴訟曠日廢時,兩年前由士林地方法院裁定先交付台北市立美術館代為保存。有不少人擔憂藍大師的水彩畫會因潮濕受損,相比之下,楊英風遺留的作品似乎較幸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