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歲月之三

「人間世」與「新月」選集

在中文簡體書大量進口的這幾年,我在台北書店斷斷續續看到一些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舊中文期刊的重印本或選集。重新影印出版的,以文學期刊居多,選集則多屬「良友畫報」刊載的小說、散文與隨筆。雖然不是生長在那個年代,經由重印本得以瞭解當年文壇氣象和文人風格,獲益不少。

這兩天,我在書房藏書堆裡,也找到三十年前在台灣編輯出版的「人間世」小品文半月刊選集五本,和文藝雜誌「新月」小說、散文選兩本。手中捧着這幾本「重現」的書,我一再擦拭發霉的記憶,為隱沒於書房架上未再閱讀的書嘆息,也為書房長期未整理慚愧……。

我書房裡的書,許多是三、四十年前出版時「第一時間」購買的。當年省吃儉用購買的書隨着就學與工作環境變遷,隨我從台北木柵到台中,再輾轉來到宜蘭安身(服兵役時書刊寄居友人處曾遺失一些),許多書搬遷後隨意擺放就也忘了眷顧。這幾年,轉向選購價廉的簡體書,更冷落了繁體版,而自己一直未能認真與用心閱讀,在書房裡扒出早年購買的書後,除了慚愧,實在無法找出寬恕自己的理由。

「人間世」小品文半月刊是幽默大師林語堂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四月五日創辦,徐訏和陶亢德主編,由良友圖書公司出版發行,1935年十二月出版至第42期停刊。記憶裡,早年曾在台北書攤翻閱過一本同名刊物,近日在曹聚仁先生的「曹聚仁書話」讀到:台北出版的「人間世」與上海的「人間世」無關。台北出版的「人間世」,「因為揭發貪污事件,得罪了一位資政,罰令停刊一年…..(p224)」。

「新月」文藝月刊則是由胡適之、徐志摩、梁實秋、葉公超、陳西瀅…..等留學英美的學者創辦的。他們於1923年成立「新月社」,繼而於1927年成立「新月書店」,翌年(1928年)三月創辦「新月」文藝月刊,主編有徐志摩、聞一多、葉公超、梁實秋等人,編者與發行者經常變動,偶有不能按期出版,至1933年六月停刊,共發行了四卷七期(43期),之後創辦人又創辦「學文」月刊,被視為是「新月」的延續,但也僅出版四期就停刊。

上海良友版的「人間世」創刊宗旨是提倡小品文,登載「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能隨意而談的小品作品為主,「新月」月刊是文藝雜誌,以刊登文藝作品和評論以及外國文學的翻譯為主,其中以新詩較為突出。「新月」作者群的政治與文學傾向不盡一致,但在國共內戰時期,這兩本雜誌的幾位創辦人被中國共產黨領導、以魯迅為首的左翼文化界圍攻,除了有所謂「民族主義文學」和「新月派」赤博上陣,「人間世」更被視為是「幫閑文學」,是「用幽默、閒適、靈性等等資產階級沒落思想來麻痺人民群眾的革命鬥志,並公開反對文藝為革命服務的方針」,因此創辦「太白」雜誌「給反動派以牙還牙的猛烈反擊」(「書的記憶」:「太白」主編談「太白」p24,上海書店出版)。

當年文化界人士的火藥味,在台灣出版的「人間世」和「新月」選集裡幾乎嗅不出。我購藏的五本「人間世」選集是由德華出版社編輯出版,皆為民國六十七年十月初版本,每本售價新台幣50元。「新月小說選」和「新月散文選」由葉公超、梁實秋主編,雕龍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五月初版,每本售價新台幣95元。這兩套選集湊巧都是民國六十七年出版。美中不足的是選集欠缺作者簡介,除了成名的作家,許多撰稿人就陌生….。

「人間世」選集五集共收179篇文章,其中第一集抒情小品222頁,收有蔡元培、徐志摩、黃廬隱、郁達夫、徐訏等作品48篇,第二集雜感小品229頁,收有林語堂、劉半農、廢名、朱湘、勞倫斯、吳經熊等人作品37篇,第三集論述小品232頁,收有朱孟實、蘇雪林、林語堂、陳叔華、平伯等人作品26篇,第四集山水小品180頁,收有宋春舫、羅念生、趙景深等人作品30篇,第五集人物小品204頁,收有知堂、溫源寧、夏丏尊等人作品38篇。編者認為各集收入的作品雖然經歷半世紀,「依然彌新,讀來動人耳目,感人肺腑!」

「新月小說選」和「新月散文選」是繼梅新、商禽二位作家翻印出版「新月月刊」全部十四巨冊後,為便利一般讀者輯印的。「新月小說選」450頁,收有小兵、西瀅、廢名、凌叔華、徐志摩、林徽音、靳以等人作品31篇(其中有少數作品取自「學文月刊」),由葉公超先生寫序。「新月散文選」453頁,收有胡適、徐志摩、豈明、郁達夫、葉公超、魯彥、季羡林、梁實秋等人作品61篇,梁實秋寫序。

「人間世」和「新月」雜誌,已是七、八十年前的刊物了,能將其中的作品分類編印出版,是非常有意義的。最重要的,應該是「歷史意義」吧。在「新月小說選」序言中,葉公超先生就提到,這個集子,可以代表民國二十年代的三種趨勢:

第一, 是當時新月這般人都受了西洋文學的影響,又對自己的社會正在發生了一種新興的興趣。便試圖以西洋文學的技巧,來表現統傳統社會中人物的真實生活。這些人物的存在,使我們認識了許多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各種層面。

第二, ,是在新舊傳統交替的情境中,對當時新興知識階層生活態度的批評。

第三, 是表現了當時的青年人對社會與傳統的反抗態度。這在當時是非普遍的,也當然成為極為普遍的小說題材。然而「新月」的小說作者表現得比較溫和,具有理性。

梁實秋先生在「新月散文選」序言則提到:「我們的散文發展的途徑應該是在盡量保存文言的藝術,摻入一些白話的語氣與風格。新月散文選可以說是新月文學運動的一個小小里程碑。五十年前有一夥人所寫的散文就是這個樣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