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老友趙君手中取得一冊《華中情》,是緬甸仰光華僑中學建校九十周年(1921~2011)紀念特刊。很驚訝的看到,它刊登了蔣宋美齡、孫科、陳立夫、居正、白崇禧、陳誠、龍雲等多位民國黨政人士1939年為學校畢業紀念刊的題詞,更介紹了晚年祈盼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緬甸「反共」僑領楊天乙….。

這本《華中情》的編寫群,在當前台灣海峽兩岸具有「以和為貴,求同存異」共識的發展情勢下,似乎解開了意識形態的桎梏,追憶緬甸華僑文教事業發展歷程,有了「平實、客觀」的記述。

1949年以後,緬甸人將居留當地的華僑分為「中國紅(紅華)」和「中國白(白華)」,紅華就是親中共的華僑,也稱是「左派」,白華則是親國民黨政府的,稱為「右派」。華中在中共建立政權後,改弦易轍,以「進步」僑校自許,成為仰光左派「最高學府」。緬甸政府在1949年的11月7日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仰光華僑中學部分師生則是在1949年9月30日連夜製作五星紅旗,10月1日早上就在校園裡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升起了五星紅旗……。.

緬甸仰光華僑中學是於1919年12月底開始籌辦創建,在獲得華僑曾廣庇捐獻座落於仰光「九文台」地區11英畝園地與房舍,及募得40餘萬緬幣後,開始動工建校,1921年2月15日正式開學上課。至1949年10月1日中共建立政權前,算是「民國時期」的華中了,這段時間歷經罷課風潮、經費短絀、日軍南侵、英軍徵用校園等事件,一再停課(辦)、復辦,校園頗不安靜。1949年10月以後,校園裡共黨紅旗飄揚的華中,有了穩定發展,至1965年各華僑學校遭緬甸政府沒收,掐死華文教育,華中自此消失。

早年緬甸華人左右兩派相互抹黑對峙,針鋒相對的「鬥爭」不斷,當年華中所以「變色」,並有師生出走另創「南洋中學」,右派強調是「共黨特務滲透,使盡各種各樣的卑劣手段劫奪僑校」。當時華中「被潛伏的共特煽動大鬧風潮,結果逐由該校女教師李國華為首,與共特及親共分子劫持投共…….」(簡會元《緬甸與華僑》P64)。左派則稱:「蔣幫在華中排斥進步教師,鎮壓學生運動…」,以提前放暑假為手段,想「避過全體進步師生的合理鬥爭….做好解聘進步老師,監控進步學生的佈局」,於是由校內「進步師生予以反擊」,創辦了「一所進步力量自己可以掌握的全新中學,一來可以放手自由培養時局發展必需的學生骨幹,再則也可以聲援留在原校內進步師生的繼續鬥爭….」(馮勵冬《緬華百年史話》P219)。

當年緬華左右兩派在掌控文教事業的鬥爭白熱化,早年出版的一些回憶錄可以見到赤裸裸的記述。但在這本《華中情》,校友着墨不多,有者僅記述:「1948年3月由於意識形態的分歧,部分老師被逼離校,在社會人士的積極策劃下,另謀籌辦新學校….『南洋中學』就此誕生了..」(P3)。

在《華中情》76頁校友嚴冰的憶舊抒懷《隨感》文中則寫道:「..不管意識形態怎樣,解放前政府對華中也有關心,1939年華中畢業特刊,就充滿當時顯要林森、蔣宋美齡、孫科、李宗仁、龍雲、陳立夫等人的親筆題詞…..」。當年民國的黨政要員能為南方偏遠的華僑學校畢業紀念刊題詞道賀,應是罕見的。也許對日抗戰期間緬甸華僑積極支援政府、擁護抗戰到底,1938年更投入人力修建滇緬公路的表現,讓民國黨政要員欽佩和感動吧!

1950年代,華僑社團的每年春節期間在「華中」校園舉辦「春節文娛廣場」歡慶年節活動,從除夕晚至年初六晚,一連七個晚上,從下午五時半至午夜十二點,有成千上萬的僑胞扶老攜幼到廣場歡度春節。記得文娛廣場規畫配置有商攤、小吃攤、兒童樂園、燈謎、書攤、電影院、音樂台、緬甸劇場以及籃球比賽,象棋比賽和舞龍隊,舞獅隊等演出,至今我仍記得逛書攤買了不少連環圖畫書的情景,當時,大陸出版的圖書仍以繁體版為主,魯迅、高爾基等作家作品陳列在架上,當年年幼,並未特別留意。

時間飛逝,仰光華僑中學建校九十年了,一生反共但在晚年「盼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我們祖國兩岸和平統一」的華中校友楊天乙,已在2011年一月下旬逝世,再過十年,不知華中校友是否繼續出版百年紀念特刊?未來十年的變化是否也會影響百年紀念刊的編輯方向?

對於華中,許許多多年老的緬甸華僑,或許可以拋棄早年左右兩派華人壁壘分明、你死我活的鬥爭記憶,難忘的,應是逛「春節文娛廣場」歡度春節的「華中情」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