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江邊 緬甸潑水節

台北縣中和市的親友來電話,邀請四月二十日到中和南勢角捷運站參加潑水節活動,這項活動,是中和市公所與中華民國緬甸歸僑協會聯合舉辦的。中和的緬甸潑水節活動,因為可以就近品嚐緬甸美食,觀賞緬甸歌舞,又可與舊識敘舊,我很少錯過機會,可惜今年因為腿傷,恐怕難成行。

在緬甸的諸多節慶活動中,我最喜歡潑水節和點燈節,這兩個特有風俗的節慶活動,近年來在中和市也由緬甸華僑「引進」與國人分享(點燈節在十一月間辦理)。每年四月中旬,台灣的天氣也開始熱了,參加潑水節活動,會讓人清爽愉快,享受水桶、水管、水盆、水槍往身上澆灌的清水,除了涼快,在塵世裡沾染上身的污穢似乎也被沖洗乾淨了。

中和市華新街一帶緬甸華僑居住人口多,難忘僑鄉潑水狂歡氣氛,也為了讓更多的台灣人民認知緬甸文化,體會潑水文化具有愛水、親水等人文價值,緬甸歸僑於1997年四月,嘗試舉辦了小規模的潑水活動,1998年開始擴大辦理,1999年由中和市公所接辦,2001年台北縣推動「一鄉鎮一特色」,將中和潑水節正式編入台北縣「文化曆」,成為台北縣二十九個鄉鎮市中獨有的文化風貌。

潑水節是緬甸盛大的傳統節日,是緬曆舊年年尾的活動,人們相互潑水迎接緬曆新年。緬甸潑水節活動時間四天或五天,今年緬甸仰光的潑水節自四月十二日展開,為期五天,十二日為迎神,十三日為神下凡、十四日、十五日神隱身在人間,十六日神回天庭,十七日新年。緬曆以西曆638年為元年,今年2008年四月十六日前為緬曆1369年,四月十七日是緬曆1370年新年的第一天。緬甸實施周休二日,政府配合彈性放假,使今年的緬甸潑水節新年假期好長。

記得年幼在緬甸時,每年潑水節只見街道處處搭建有棚子、露天舞台和潑水站,人們守在棚內品嚐點心,等着各式花車或水車經過時相互潑水,尤其年輕貌美的女孩往往是目標。有人形容女郎「被淋濕的羅裳緊貼在豐瑩的肌肉上,曲線盡露,美艷畢呈」,記得中共總理周恩來早年訪問緬甸,還曾在仰光街頭參加潑水節活動……。

目前有潑水節活動的東南亞國家有緬甸、泰國、寮國以及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聚居區,泰國稱潑水節為「宋干節」,緬甸稱「得醬(Thingyan)」意即「過度」和「轉換」,表示即將舊的一年轉換到新的一年。近年來,東南亞國家勞工進入台灣就業市場,泰國勞工聚集較多的桃園等地也開始舉辦潑水節活動,每年四月中旬前後,泰勞與緬甸華僑各舉辦潑水盛會。而在澳門的緬甸華僑每年四月也舉辦緬甸潑水節活動,至今已辦了十餘屆。

關於潑水節的由來,傳說紛紜,依據有關資料,有以下幾種說法:

1、 每逢新年將至太陽神或天帝釋就會來到世間看望人們,因為它是保護好人懲治惡人的神,所以每逢神明下凡之時,人們就會用潔淨的水將過去一年的污穢與罪惡統統洗刷乾淨,求得神明的保佑,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直至神明返回天庭。

2、提抱頭顱說,有一說是被魔王劫走的美麗的公主,以機智殺死魔王,由於魔王頭顱會禍害人間,魔王七位妻子即輪流提抱魔王頭顱,讓頭顱永不落地,也有一說是天王為某件事爭論打賭,輸了砍頭,結果輸的一方一諾千金,但砍下來的頭像火爐一樣熱,不能落在地下,也不能放在天空。於是天王找七個仙女每一天(天上一天人間一年)換一個來幫忙捧著,換完就要洗手(潑水)來消除熱氣。這件事情讓智者知道後,智者讓人們也互相潑水,一來消除熱氣,二來慶祝舊歲逝去,換了一年。慢慢成為人們所說的潑水過年。

3、 由印度的「灑紅節」演變而來,印度人在這個節日裡相互潑灑帶顏色的水狂歡。印度教徒相信,如有人能將天王的頭顱流出的血塗抹在身上,會有福氣,於是就以紅色的水當作天王的血來淋灑,這一風俗傳到緬甸後,演變為潑水滌舊迎新。

相傳緬甸在蒲甘王朝(1044-1287)時就有潑水節了,緬甸人深信,用清涼潔淨的水潑灑可以使人吉祥如意,延年益壽,可以洗淨晦氣疲憊,幸福美滿。潑水節期間,緬甸子民給長輩洗頭沖涼,奉獻物品,更到寺院布施,持戒守齋。一直到今天,緬甸子民還保持敬老、尊師的美德,和淳樸、善良、關愛、好施的民族風格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