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緬甸旅遊吧

遠方獅城的書友最近到佛國緬甸旅遊後,捎來一句話:「從機場出來後,走在仰光市區,我就知道我喜歡這個地方了」,她說:「我喜歡這裡,這是超出我自己所能想像的」。

獅城書友是第一次到緬甸旅遊。在未踏足佛國國土前,她對緬甸「有很多誤解,也有不少的恐懼與厭惡」,從佛國回來後,她說:「我相信自己的眼晴」。

在台灣,我身旁的朋友對緬甸也是陌生的。片斷、不完整的資訊讓一些人對緬甸印象粗淺。自1962年3月政變至今,軍人統治佛國己接近半個世紀了,許多年來,媒體不斷告訴世人:那個地方的軍人長期獨裁統治,不允許它的子民享有任何自由民主,更讓世人留下緬甸貧窮落後的刻板印象。

緬甸曾是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國,今天卻淪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十個國家之一。長時間關閉國門的緬甸,讓馴良、簡單、心如璞玉的佛國子民被世人遺忘。就在2007年10月初,佛國僧侶的「番紅花革命」遭軍政府以武力鎮壓,緬甸再一次登上媒體版面,台灣有些人才開始試着要去瞭解土地面積有十八個台灣大的緬甸,要關心佛國子民「面對暴政的軀體和心靈」…..

自1990年緬甸開放觀光後,已有許多台灣遊客到過緬甸,一位老友從緬甸回來,曾傳來e –mail說:「緬甸雖然貧窮落後,但她的子民簡單知足,以最低的生活慾望,成就最良善的世界」。也曾閱讀了書寫佛國的書「辣蝴蝶」,作者聖行也提到:「沒有去過的人可能不會想要去緬甸,可是去過一次就會想要再去一次」。

緬甸,是值得前往一探究竟的聖地。但很多人對緬甸的認識幾乎只限於這個國名,我曾看過一本書將緬甸的英文名Myanmar譯為「棉馬」。我身旁的一些友人懷疑,是否能夠放心前往一個獨裁統治、恐怖管制和貧窮落後的國家旅遊?我有一、二位童年伙伴在離開佛國後,過慣了「文明」生活,也不願再回去了。最近,我剛翻閱了陝西師範大學出版一本介紹緬甸旅遊的書──沉「緬」佛光,書中就提到,去不去緬甸旅遊,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2007年10月的「番紅花革命」遭鎮壓後,前往緬甸旅遊的遊客少了,每年十月過後到翌年的三月,屬緬甸涼季,氣候舒適,是前往緬甸旅遊的最佳時機,去年軍政府却讓遊客止步了。在「沉『緬』佛光」一書中列舉若干不去緬甸的理由就有:

-仍然是一個軍政府國家,聽上去會讓人產生一些不良的生理反應。

-長期封閉,加上緬甸反對黨一直呼籲國際社會抵制去該國旅遊,前往緬甸的遊客尤其是西方遊客比較少,需要一些「另類」的勇氣。

-雖然近幾年有所開放,但政府仍然限制外國遊客到一些特定的地區訪問。

-有可能遇到因政治原因引發的突發事件,造成旅遊受阻。

-無法避免與一些低效率的國有旅遊服務機關打交道…..。

去年年底,我原計畫回緬甸探望母親的,遇上「番紅花革命」,母親制止我前往,又因不慎滑倒骨折,有很長的療傷期,在緬甸局勢平靜後也去不了。三月以後緬甸的熱季和雨季,不適宜前往,只能期待2008年底能成行,已有一些朋友與我約好隨行了。

佛國緬甸是值得前往旅遊的,因為鎖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後,緬甸前行的腳步幾乎停滯了。在「沉『緬』」佛光」這本書,列舉她值得去旅遊的理由就包括了:

-緬甸是世界上保存了前工業化狀態的極少數國家之一,對都市遊客來說幾乎就是世外桃源。

-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放以來,對現代化的進程會越來越快,對熱愛「傳統」的人來說,過幾年去也許就晚了。

-近幾年旅遊設施和服務設施都發展很快,只要願意多付一點錢,絕不會缺少舒適。

-佛教徒和對佛教歷史感興趣的人收穫會很大。

-她會讓你的眼睛和心靈都上癮,而且很便宜……

2005年9月出版的「沉『緬』佛光」,全書259頁,以近400幅精美的彩色照片,九萬多鮮活文字,帶讀者沈湎於緬甸二十四個城市的佛光普照中,領略128個景點獨特魅力,書中更有9幅城區、景點交通示意圖以及大量詳實資訊…… 。

在我收藏的書寫緬甸的圖書中,「沉『緬』」佛光」是我至今唯一蒐集到能完整提供緬甸旅遊資訊、最實用的一本旅遊導覽書,它,可以讓更多人瞭解緬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