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蘭陽之四十 姚漢秋的採訪十五年

在書房裡翻出一本民國五十二年(1963)七月台北市建國出版社出版的姚漢秋著「採訪十五年」。這本由中央日報發行組經銷的書,168頁,是姚漢秋從事新聞工作十五年「採訪生活的劄記」,及對新聞採訪報導的研究心得與實務經驗,也記錄了民國三十七年以後台東、桃園、宜蘭地區報刊地方新聞版發展和村里鄉鎮見聞,對研究早期新聞從業人員任用與報業經營頗具參考價值。

在50年代的蘭陽平原,姚漢秋和洪雪心、余兆波、高緒觀、陳文森(亞敏)等多人從事新聞工作,個個都是寫文章的高手,當年先後發行期刊或出版著作,已為地方留存豐富的資料。姚漢秋除了是中央日報記者,還創辦「正道雜誌」,洪雪心有「新宜蘭」雜誌,余兆波、高緒觀和高厚緒等人更編纂「宜蘭全鑑」,為宜蘭1950年正式設縣後的人事與建設變遷留下見證。

本名姚衍生的姚漢秋,一九二二年生,福建省龍溪縣人,曾任中央日報記者、科員、戶籍副主任秘書,宜蘭縣閩南同鄉會總幹事,熱心閩台民俗研究。他的著作除「採訪十五年」,還有「台灣婚俗古今談」(1991年出版)、「台灣喪葬古今談」(1999年出版)、「閩南禮俗談」(1972年出版)等多種,並曾參與宜蘭縣志(卷二)人民志、禮俗篇續編纂修工作。宜蘭縣前立法委員邱永聰在姚漢秋創辦的「正道」創刊號賀詞中曾提到:「姚先生擔任新聞工作已歷廿年之久,他所發表的文章,除了報社之外,還包括副刊、雜誌、以及新聞界的刊物,不下二百萬言….」。

姚漢秋在民國五十二年七月出版的「採訪十五年」自序提到,他於民國三十七年冬擔任中央日報駐臺東縣記者,由臺東而桃園,再到宜蘭,渡過了十五年的採訪生涯。「十五年來,零零碎碎,也寫了不少新聞圈裡的文字」,朋友勸他出書,以提供對新聞工作有興趣者之參考。「採訪十五年」分採訪、論述、發行、編輯及附錄五章,收錄文章65篇,並有胡適闊別台東五十八年後於1952年12月27日故地重遊的照片,以及1953年副總統陳誠訪問臺東時接受姚先生訪問的照片。

姚漢秋並非新聞科班出身,但他在讀小學高年級的時候,就曾與三數「有志一同」的同學倡辦報紙,在老師的指導下,居然有一點報紙的雛型,免費分贈各班同學閱覽,他對新聞事業的興趣,即在那時萌芽了。在題為「辦報」(p119)的一篇文章中,姚漢秋這樣寫道:「在我側身新聞界之前,我對報界的一切,都很細心觀察,諸如採訪撰稿、編輯,乃至報紙的印刷與發行,時刻都在私地(底)下學習中,於今亦然。迨至踏入新聞界之後,我更有機會從事直接的研究…….」民國五十二年三月十日,他曾應宜蘭救國團之邀,在全縣各中等學校校刊編輯人員講習會上課呢!

在「採訪十五年」這本書中,姚漢秋提供他對新聞編採作業的研究心得與實務經驗,有志新聞工作者確實可從這本書獲益不少。每年九月一日記者節他都會發表文章,民國四十一年九月一日在「記者節談記者」文中就提到:「要當一個夠水準的記者,必須有三個要素,三者缺一就不成為記者。這三個要素就是1、要有生花的妙筆,方可寫成深入淺出的好文章,這是基本條件。2、要有道德,以其有完善的道德,才不會在筆底下殺人家還不自知。3、要有修養,有了高度的修養,就不能感情用事,既不感情用事,就不會惹事生非。假使僅僅有了銳利的生花妙筆,而沒有道德和修養,社會上對他的評價是不會好感的」(p69)不過,60年代以後由大專院校新聞科系畢業分派到宜蘭地區的「新進記者」,當年或多或少對半途出家的「老記者」保持距離,很少就近請益…..

姚漢秋於民國五十年從桃園遷調來宜蘭,從此定居宜蘭。民國五十九年元月曾與洪振合、簡添榮、連良鷗、徐萬得等十一位同年生的友人組壬戌同寅會,他排行老大。在「採訪十五年」書中曾提及早年他對宜蘭的印象,書中提到的宜蘭舊事,有興趣者還可進一步研究,諸如:

「也許宜蘭地方貧瘠,更也許是人們儉樸成性,以羅東酒家區來說,生意並不怎樣理想。而宜蘭市雖也有不少酒家,連年累月,難得聽到熱烘烘的猜拳行令聲。去年(指1962年)有人在宜蘭市新民路開設東雲閣大酒家,氣派之大,冠及東部。但生意並不理想,不及一個月,兼受歐珀和愛美兩颱風,損及設備,也就一蹶不能復振了」。

「以民俗來說,本省各縣市對於喪禮,早已廢除以五顏六色的紙張和蔑紙紮成房屋,於除靈那天晚上,燒給人的習俗。但在宜蘭縣,仍有一部份人保存閩南這種燒冥屋的習俗。」

「宜蘭縣的藥房特多,據說全縣共有二百六十多家。單就宜蘭市的中山路,起碼有卅家以上,真是可三、五步就有一家藥房了。由於藥房過多,難免要相互競爭,於是乎,一般藥品,都較任何縣市便,以【九一四】藥膏來說,在台北、桃園等地,起碼每盒要賣三元五角的,在宜蘭只要二元就可以買到了。」

姚漢秋與宜蘭縣已故縣長陳進東交情不錯,有多篇文章讚揚陳進東醫師優良的醫術。據說陳進東曾救過姚漢秋一命。原來,有一次姚漢秋騎腳踏車經過宜蘭市新民路時,不慎摔倒在宜蘭醫院對面的水溝,他對傷口不以為意,輕忽破傷風,隨便塗個藥,翌日他到縣府採訪與陳老縣長談話時,老縣長一眼就看出傷口發炎嚴重,趕緊為姚漢秋注射….。

「採訪十五年」這本書出版至今四十五年了,當年姚漢秋對新聞工作的敬業精神讓人敬佩。這本書,有一處可能記述有出入,中央日報是在民國三十八年(1949)三月自大陸遷來臺灣出版發行,姚先生却在本書自序提到,他自民國三十七年冬就出任中央日報駐台東縣記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