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蘭陽之十 宜蘭社區雜誌-- 宜蘭一週

民國七十三(1984)年八月十八日,「宜蘭一週」發行試刊號,九月廿二日,「宜蘭一週」正式創刊,由曾任壯圍鄉長的曾來福擔任發行人,曾任蘇澳鎮長的王秋郎出任社長,社址設於壯圍鄉壯五路。在創刊號中,已故前縣長林才添撰文祝賀稱許「宜蘭一週」刊物「適合時宜、構想遠大、計畫周到」。

「宜蘭一週」試刊號八開兩張,報頭以「草根性、建設性、新聞性 」九個字揭示發行旨趣。試刊號第七版的「童年」園地版則有一篇「歡迎詞」,文章第一段是這樣寫的:「宜蘭一週終於在縣民的企盼中和各位見面了,當然,最令人高興的是,我們一再堅持的兒童園地也在試刊號中誕生。」創刊後的「宜蘭一週」,刊載內容除地方政情、社區消息外,另提供工商資訊、影藝訊息、家庭醫藥衛生常識,也開放學生習作園地。

「宜蘭一週」「童年」版的主編是熱心推廣兒童文學的藍祥雲校長,「童年」版在當時相當受歡迎。創刊號發行時「童年」版擴充篇幅為全版,並把原來純屬兒童的園地擴大為文藝副刊。編者對「童年」版的改版,視為是「政策性的突破,顯示本刊對讀者服務的熱忱。」,「宜蘭一週」有「文藝副刊」,讓地方文教界人士人嗅出「文人辦報」氣息,對文藝園地的灌溉也寄予厚望。

在「宜蘭一週」創刊前後,除了文教界,地方傳播界也相當重視。民國七十三年七月廿六日出版的宜蘭「中華新聞」曾刊登一則地方小事,迫不及待預告「宜蘭一週」即將出刊。

這則小事報導指出:『籌備工作即將完成,據聞「宜蘭一週」就要問世了。昨天晚上「宜蘭一週」幹部們召開編輯會議,商討編輯、發行事宜,大概這份宜蘭縣第一份週刊就要誕生了』。

「宜蘭一週」創刊後,「蘭陽之聲」立即發表「社論」評論,之後也有人在報上專文報導「蘭陽之聲」與「宜蘭一週」兩家「社區報」短兵相接,分析誰是未來贏家…………..。

民國七十三年十月一日出版的「蘭陽之聲」,以「宜蘭一週的堅強陣容」為題發表社論,指「宜蘭一週」的陣容非常堅強龐大,「共有十位投資人,集資一百萬元,投資人包括政壇聞人、商業鉅子,編輯部聚集黨內、黨外好手,副刊兒童版由藍校長負責,另外有兩位國中校長亦積極參與,大力支援……」。社論指稱「宜蘭一週」的試刊號『一出現就轟動蘭陽,「蘭陽之聲」和「宜蘭一週」比起來,相形見拙,所以各界人士皆看好「宜蘭一週」,寄予無比的希望……。「蘭陽之聲」幾乎拿不出一位響亮人物和「宜蘭一週」對抗,所以「蘭陽之聲」準備以學習的心情來迎接「宜蘭一週」的來臨…….』。

「宜蘭一週」與民國七十二年創刊的「蘭陽之聲」一樣,在一版刊頭下標示是「社區報」。當年行政院與台灣省新聞處為發展地方文化事業及促進地方的團結和諧,積極推動輔導各縣市興辦「社區雜誌」,宜蘭縣獲核配輔導兩家。在登記輔導期間,「宜蘭一週」與「蘭陽之聲」都提出申請爭取輔導,依規定列為輔導對象的「社區雜誌」需為每週發行的週刊,由於「蘭陽之聲」是每十五天出刊一期,屬半月刊,不符規定,「宜蘭一週」成為宜蘭縣唯一由政府輔導發行的「社區雜誌」。

「宜蘭一週」雜誌社採公司制,由建商江德裕擔任董事長,董事包括有曾來福、林鴻志、林義剛、楊喜、王秋郎、李錦嵐、林鍚貞等人,獲聘為名譽董事的則有林才添、林坤鐘、陳洦汾、陳進富、游錫堃、雷醒宇、楊長性,幾乎都是「政壇聞人和商業鉅子」。至於編輯部除藍祥雲、游禮陸等文教界人士,也網羅了幾家大報的記者參與,初期總編輯一職由已故的前中國時報記者楊水木擔任,當年他是以「楊凱華」為名參與編務工作。在發行至第七期時曾一度中斷,後改版繼續發行。

「宜蘭一週」創刊後可以說「來勢洶洶」,包括江德裕、曾來福、楊水木等幾位核心人士皆就讀中國文化學院,被「新聞圈」稱為「文化幫」,又有多位記者奧援,編採有經驗,言論有根據,初期確是讓「單槍匹馬」的「蘭陽之聲」不敢輕視,但「宜蘭一週」的壽命並不長,最後還是讓「蘭陽之聲」獨領風騷………。

「宜蘭一週」從試刊至正式創刊發行一年餘,最後是在董事長江德裕於濱海公路的一場車禍中死亡後停刊。

「宜蘭一週」總編輯楊水木、記者張德明兩人也英年早逝,生命無常,令人唏噓。(原刊2003年11月14日宜蘭在地報,2007年4月27日修改)

附錄

想起宜蘭一週「童年」版 藍祥雲

近日看到「宜蘭在地報」司馬牛先生的大作:「宜蘭社區雜誌---宜蘭一週」,引來我個人的回憶。我已退休四年了,念舊惜情是人之常情。我找出自己製訂的「宜蘭一週第一至十四期合訂本(日期是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廿二日起至七十四年二月廿三日)」憶往,司馬牛先生提及本人主編「宜蘭一週」的「童年」版,讓我感到有些掠人之美。

「宜蘭一週」創刊號正式推出「童年」版,並且有編者的一篇「美麗的童年」,主要用意在宣示:我們歡迎1、童年瑣憶(寫童年片斷回憶),2、校園散草(學校風光或活動),3、鄉土氣息(蘭陽之美鄉土人情),4、其它(含童話、散文、小說…..)等等。編輯部已把週刊宗旨之一:「開放學生習作園地、培養學生寫作能力、誘導青少年藝文休閒活動,以消弭青少年社會問題於無形」項做更肯定性的發揮。我透過發行人曾來福共識後發布的宗旨。特別聲明:我和曾先生素昧平生,經文友推介而相識。所以,我對曾先生負責,而不是週刊編輯名額之人。

接編「童年」版,我當時是現職小學工作者。為興趣而兼職,不兼差不支領津貼,經曾先生同意。其實,曾先生本身也是藝文界前輩才子,待人誠懇厚道,有相當大的空間讓編者處理版面,我很感激他。因此,我能向好朋友邀稿,「童年」版以期別順序,先後刊登有何枝炎「童年二三事」、邱阿塗「我的童年」、林美純「花蔭下的回憶」、李秀梅「是誰傷害我幼小的心靈」、李英茂「美哉童年」、林敬佑「真善美的光輝」、方美玉「懷念歡樂童年」、游書崇「高枝啼鳥小川遊魚」、李文粹「蘇澳—我的故鄉」、陳明德「憶童年」、王琳「烽火童年」、賴敏容「憶兒時」、黃書祥「往事如煙」(註:第十四期刊出宜蘭縣第八屆兒童文學營童詩選)。

以上作者和篇名,不僅是為「回顧」當年投稿陣營和主題顯明等的特色,更想「憶往」每位童年的不同卻要同樣珍惜。試問:今日的讀、作者能做如何聯想?能否在「宜蘭在地報」也來闢一個新創作園地?

我在「宜蘭一週」因工作(編務)常見面的有曾來福、張德明、游禮陸三位。對我來說,滿愉快的,未曾有任何負擔。編排(版面)上打字小姐很稱職,大樣規劃,變動的很少。至於週刊的壽命期別,不是編者所能預估的。(原刊2003年11月21日宜蘭在地報)

後記:

「宜蘭一週」究竟發行多少期後停刊?曾經向當年參與編務的朋友討教,回答的都是「沒有印象,忘了」

當年「宜蘭一週」的財務、編採組織,大抵而言有一番規模,又屬政府輔導發行的「社區雜誌」,沒有想到發行不久會以「悲劇」落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