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蘭陽之八 宜蘭的「地方報」--中華新聞

民國七十七(1988)年九月卅日,在宜蘭市發行的「中華新聞」刊登了一則啟事,以「本社為整理內部」為由,決定「自七十七年十月一日起,暫停出版及營業」。

第二天,成立卅七年的「中華新聞通訊社」關門了,這家以「報紙」型態發行通訊稿的通訊社就此走入歷史。

中華新聞通訊社於民國四十(1951)年一月一日創刊,領取的登記證字號為「台訊字第00九號」,在台灣算是通訊社的老前輩。當時,宜蘭縣還有一家維持不到兩年就停刊的「台光報」,中華新聞通訊社創刊後持續發行,至七十七年十月一日才正式停刊。

中華新聞最初原名「中華通訊社」,當年登記的發行人是池立杰,社址設於宜蘭市中山路二十一號。

依照政府規定,通訊社發行通訊稿,以供報社雜誌社及其他特定需要為對象所採用之通訊稿為限,不得以報紙型態隨時發行各類特稿、副刊及單獨發行新聞圖片等,但「中華新聞」自始就衝破「通訊社」相關法規制約,以「服務地方」每日供給新聞稿。最初每天晨晚兩次發行十六開通訊稿四張,一度用鉛印,後又改為油印,以報導宜蘭縣境內的消息為主。

中華通訊社後來奉准改名為「中華新聞通訊社」仍按日發行四開通訊稿,發行區域僅在宜蘭縣境內,每日發行約八百份。

早年由於台北各大報尚未重視地方消息,報紙運送宜蘭時間也因交通不便到達較晚,「中華新聞」獲地利之便,編採陣容堅強,報導甚受地方重視,影響力不弱。當年在「中華新聞」服務的陳亞敏、余兆波、祝丕成、祝丕榮等人為「中華新聞」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他們皆為福建福州同鄉,在宜蘭也打響了「福州幫」名號。五十年前宜蘭「三大名筆」中,「中華新聞」的陳亞敏、余兆波兩人就在其中。

中華通訊社是由祝傳鉞、池立杰、賴健祥、黃偉煌和陳文森五人創辦的。祝傳銊是已退休的中時、聯合兩大報記者祝丕成(已病逝)、祝丕榮兄弟的父親,已故的陳文森曾任聯合報地方通訊組主任,他的另一個名字陳亞敏較為大家熟知,賴健祥曾任中華日報紀者。

陳文森早年在南方澳檢疫所工作,兼任中央日報特約記者。他在一篇追憶祝傳銊的文章中提到,他在蘇澳池立杰家中認識了律師祝傳銊,池立杰稱祝律師「舅公」,當時大家對新聞事業具有濃厚的興趣,多次談起要辦報,但因辦報需要龐大資金,談談之後,不了了之。後來祝傳銊提議:「我們辦個通訊社好了,通訊社不必大本錢 」,中華通訊社也就這樣誕生。

依據陳文森的回憶:當時「祝律師明白的說,通訊社發行人由賴健祥兄擔任,我們五個人各有一份。後來,賴健祥在立杰兄要求下,把發行人讓給池立杰,他自己出任社長,我們都沒有意見。我們信得過祝律師,所以沒寫什麼合約。」

中華通訊社成立後設在宜蘭市中山路「宜蘭書局」二樓。曾任中廣宜蘭台台長的余兆波回憶說,民國四十年中華通訊社創刊後,賴健祥約他負責編務,中華通訊社的編輯部和印刷房設在書局二樓前廳,也是祝傳銊律師的事務所。據他記憶所及,祝律師在中華通訊社自始沒有任何名義,可是當年中華通訊的言論方針却大部份他掌舵。

中華通訊社初期的發展,陳文森的回憶提到:「初期很得地方人士贊助,但也缺乏健全制度,發展不起來。兩年後,健祥兄失去興趣,往台南謀發展,出任中華日報記者,就完全不過問中華社的事。而中華社在立杰兄主持下,一直拖拖拉拉拉,毫無起色,結果他過世不久登記證就被他兒子賣掉了。」

在民國六十年代末期,中華新聞通訊社出現頹勢,當年報紙登記尚未開放,國民黨擔憂「中華新聞」「登記證」落入黨外人士手中,即由宜蘭縣黨部「代為接管輔導」,並安排卸任的壯圍鄉長曾來福主持社務,他的回憶錄曾提到此階段他在「中華新聞」的工作成果。

民國七十一年初,國民黨文工會決定「出資買斷」,「接手」經營中華新聞,由當時任文工會研究室總幹事的施煥沖負責「接收」作業,七十一年十月「中華新聞」就成為國民黨文工會旗下的「事業」了。

至民國七十七年報禁開放後,「中華新聞」以完成「階段性任務」而收攤。(原刊2003年12月31日,2007年4月24日修改,新增附錄)

附錄:

1984年九月一日,「中華新聞」刊出慶祝第四十一屆記者節特刊,當時的宜蘭縣長陳定南受邀供稿,送來一篇「記者是搭建橋樑的人」,強調媒體是橋樑,縣民所以堅定支持他的施政,主要靠媒體工作者搭建橋樑助力。如今他已病逝,今天台灣媒體「橋樑」已是千瘡百孔,成為「危」橋…..。

記者是搭建橋樑的人 陳定南

今天是記者節,首先我要向記者朋友們祝賀佳節愉快,並對各位在政令宣導上給予縣府協助表示謝意。

在民主政治體制下,政府與人民之間必須雙向溝通。人民需要知道政府為他們做些什麼?政府也要知道人民需要政府為他們做些什麼?

在這種雙向溝通的需要下,大眾傳播媒體與從業人員就扮演著非重要的角色,媒體是橋樑,而各位大眾傳播工作者就是搭建這座橋樑的人,政府的政令宣導需要借重這座橋樑,更需要新聞從業朋友把這座橋樑完美的搭建起來,並維護它的暢通。

多年來本縣的大眾傳播界朋友在搭橋的工作上作了很大的努力與貢獻,尤其我個人上任兩年多來,縣政府與縣民間的溝通管道維持着暢通無阻的情況,藉著如此的溝通,使全縣各界對縣政建設產生了共識,縣民由此共識對縣府一切作為給予堅定的支持,使縣政建設能順利的推展,個人願意在此記者佳節,向各位記者朋友表示祝賀與與感謝之意。

同時,個人希望新聞界的朋友們,今後仍能繼續為我們搭橋,以公正客觀的報導提供縣民對縣政建設的「真知」,也以各位敏銳、善意的眼光提供各位對縣政措施的「灼見」,共同促進縣政建設更完美的發展。(原刊1984年9月1日宜蘭中華新聞)

後記:

中華新聞創辦37年來,可寫的事不少。如果當年參與者都能提起筆寫回憶,留下真實的記錄,宜蘭地方新聞史料將更豐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