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蘭陽之二 姚漢秋的正道半月刊

民國五十六年(1967)九月一日記者節當天,姚漢秋創辦的「正道」半月刊上市。四年後,他將「正道」裝訂成合訂本計四冊,合訂本最後一期是民國六十年八月十六日出刊的第九十六期。

在「正道」半月刊創刊號,當時的第六屆宜蘭縣議會議長邱永聰撰文祝賀,借用「鐵肩擔道義。辣手做文章」兩句話,期勉雜誌社所刊登的文章都是「正」義的呼聲和「道」德的發揚。姚漢秋發表「創刊辭」,強調雜誌定名為「正道」乃是正義道德為本,發行宗旨之一是「揚善隱惡」,樂於刊載社會上各階層的好人好事,也要倡行「文化清潔」運動,務使雜誌能夠堂堂正正地進入家庭、機關、學校以及任何角落,而不虞有任何「毒素」。

以「發揚民族正氣、恢復固有道德」自勉的「正道」雜誌社,社址設於宜蘭市民權街五號之七,也是姚漢秋經營代書事務住所。他擔任雜誌發行人,社長由台灣新生報記者林寶泉出任,副社長由已故的高鈴鴻擔任(自第八期開始任名譽社長、董事長),前宜蘭市市長黃樹雲一度出任名譽社長,雜誌每月一日、十六日出版,訂價每月新台幣廿元。民國五十八年元旦,姚漢秋續發行「正路」半月刊與「正道」併合發行。

「正道」雜誌初期刊載文章以地方府會、文教訊息與評論為主,並刊登台灣省新聞處提供的「省政信箱」和連載小說。已退休的小學校長藍祥雲當年以「嵐翔雲」筆名定期為「正道」撰寫「教壇漫步」外,也曾翻譯連載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實篤的「愛與死」。後來隨著通訊網的建立,「正道」報導內容不再拘限宜蘭,觸角伸至全省各地,成為綜合性刊物,也曾一度強化農經建設報導,但對於社會新聞故事較少著述。

本名姚衍生的姚漢秋,在四十幾年前曾任中央日報宜蘭特約記者,並曾參與宜蘭縣志(卷二)人民志、禮俗篇續編纂修工作。邱永聰在「正道」創刊號賀詞中曾提到:「姚先生擔任新聞工作已歷廿年之久,他所發表的文章,除了報社之外,還包括副刊、雜誌、以及新聞界的刊物,不下二百萬言….」。

姚漢秋寫作甚勤,對地方民情風俗頗有研究,正道雜誌每期刊登的文章一半幾乎都是他寫的。他以姚漢秋、姚衍生等名撰稿,他曾有一篇文章提到辦雜誌的「慘澹」,他與林寶全社長「兩人並騎著腳踏車」採訪推銷,北至頭城南至三星,全縣十二鄉鎮除了較遠的蘇澳、大同、南澳未騎腳踏車外,九個鄉鎮南北奔馳,每天自早至晚車行五、六十公里是常事。姚漢秋個人「白天奔跑,晚上還要趕寫稿件,稿多寫不完,留在星期天再寫」,他有一個星期天「自十一時到晚間七時,不覺寫了一萬字的稿件」。

對於「正道」雜誌內容,姚漢秋曾自認是「循規蹈矩,協助推行政令」,因此「行銷之困苦,隨時存在」。但姚漢秋堅守「按時出版,絕無懸期」,與印刷廠是「一手取當期雜誌,一手交次期稿件」,切切實實做到半月出刊一期。

業已病逝的姚漢秋出生於民國十一年三月,福建省龍溪縣人,民國五十年從桃園遷調來宜蘭,從此定居宜蘭。民國五十九年元月曾與洪振合、簡添榮、連良鷗、徐萬得等十一位同年生的友人組壬戌同寅會,他排行老大。

宜蘭縣已故縣長陳進東曾救過姚漢秋一命。原來,有一次姚漢秋在腳踏車經宜蘭市新民路時,不慎摔倒在宜蘭醫院對面的水溝,他對傷口不以為意,輕忽破傷風,隨便塗個藥,翌日他到縣府採訪與陳老縣長談話時,老縣長一眼就看出傷口發炎嚴重,趕緊為姚漢秋注射….。這件事,是已退休多年的聯合報記者祝丕榮先生告訴筆者的。

姚漢秋除早年著有「採訪十五年」一書外,另出版有「台灣婚姻古今談」、「台灣喪葬古今談」兩本書。在宜蘭市民權街五號之七的「姚漢秋代書事務所」招牌,已隨著他的去逝卸下了。(原刊2003年3月12日宜蘭在地報,2007年4月18日修改,並新增附錄)

附錄:

我愛正道,我懷念姚漢秋先生! 作者藍祥雲

正道,正當的途徑,我喜愛,我懷念。

司馬牛先生的「姚漢秋的正道半月刊」紀事(刊民國92年3月12日宜蘭在地報),讓我喜愛,讓我懷念。就拿四冊的合訂本,分別做片斷的憶記。

第一卷合訂本(1~24期)

正道創刊伊始,有兩個專欄引起我的注意,也很感興趣,一是「吉光片羽」、一是「學府星雲」;前者報導地方人物事,後者報導學校風光。而我第一次投稿卻已是該刊第十五期(「學府風光」刊八則),接着十七、十八、二十、二十一期計發布二十九則學府風光。編輯部錄用稿件,給投稿者極大的鼓勵。第一卷另有四篇拙作「談今日國校教師的自重」、「一個教師的起碼條件」、「發揚女性之光」、「國民中學師資問題」,用筆名「嵐翔雲」談的是「國教」。

第二卷合訂本(25~48期)

第二卷的二十四冊中,我寫了三十五篇文章(「學府星雲」稿不計在內),用的筆名有「莊怡」、「羅佳文」、「藍緯」、「嵐翔雲」(有時,同一期要刊出兩篇以上時,不得不另用「記者」式筆名)。這時,我已和姚漢秋見過面,談及寫作與編輯等事項。

第四十期出版,我寫一篇『我為什麼參加校長儲訓--兼向「教壇漫步」讀者暫別』,等於向讀者請假。

不過,等我到板橋接受校長儲訓,卻遇到寫作好素材,受訓者每天要抽出五至 六名做「國教實際問題演講」(又名「三分鐘即席演講」)。我為了鼓勵自己,「趕寫」一系列「獻給國教同仁實際問題演講稿」,自四十一期開始連載,有意提供後來參加校長儲訓同仁參考,藉此也要磨練自己對國教問題的見解。

第三卷合訂本(49~72期)

這一卷正當「正道」創刊兩週年的開始,誠如姚漢秋先生「本刊不阿諛世俗,不論報導或評論,悉以公正無私的立場,作不篇不袒的敘述 ….以私人友情拉攏有關人士,為本刊義務執筆,在此敬致誠摯之謝忱」。這時,筆者經校長儲訓回原校,用一篇短文「教壇外記」做為歸隊;繼續撰寫「教壇漫步」專欄。而「國教實際問題演講稿」連載了十二期至第六十期刊完。第六十六期編輯部發兩則消息:1、藍祥雲著「教壇漫步」出版,2、藍祥雲譯「愛與死」逐期連載(日本名作家武者小路實篤的中篇小說)。

第四卷合訂本(73~96期)

武者小路實篤的「愛與死」自第六十六期連載至八十七期全部刊完 。我在「譯者後記」提及『譯文不同於作,有好多限制,尤其是我受的日文有限,又不採「意譯」(用直譯可作學習日文),每遇到難懂的原文,不是去請教同事便是找字典,給我太多自修機會,這可能是譯這篇文稿最大的收穫』。現在思及還要感謝姚漢秋先生的鼓勵最多。六十年十二月這本「愛與死」由商務印書館錄用出版,當時譯者三十四歲。

那三年間,由於 「正道」,我在寫作的路,真的有了正當的途徑。此刻我最想表達:「我愛正道,我懷念姚漢秋先生!」。

後記:

我寫「姚漢秋的正道半月刊」這篇稿時,手中只有「正道」半月刊合訂本的第一卷和第三卷,姚漢秋先生也已逝世。對「正道」雜誌個人所蒐集的資料非常有限,當時從雜誌所刊文章中,獲知藍祥雲校長與「正道」交往密切,就想當面拜訪藍校長,但在截稿時間壓力下延誤了。稿子刊出後,接獲了藍祥雲先生投稿,以「我愛正道,我懷念姚漢秋先生」為題,記下他與姚漢秋先生和「正道」雜誌共事的美好回憶。為我蒐集「正道」雜誌史料增添素材,謝謝藍校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