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記 留成愁的視聽帶

四個月來,腿傷無力行走,每日困居室內,家裡四處堆放的黑膠唱片、錄音帶、錄影帶、CD、VCD、DVD成為良伴,一首又一首的老歌帶回流失的歲月和舊日心情,這段日子我全部交給回憶。

且剪裁我聽歌的歲月....

從小我就喜歡聽歌,童年是在緬甸仰光華人區度過的。早年家裡有一部手搖留聲機,有幾百張78轉速的黑膠唱片,大多是「包公夜審郭槐」、「安安趕雞」之類的歌仔戲(每一部歌仔戲就要一、二十張78轉速唱片),華語歌曲好像有黎錦暉製作的唱片「毛毛雨」、「木蘭從軍」歌曲。

因為父親喜歡聽福建歌謠和華語歌曲,在仰光市面上可以買到33轉速和45轉速的黑膠唱片時,父親很快地買了一部菲立浦收音電唱機,收音機上層是唱盤,我和父親除了從短波收聽「澳洲廣播電台」和「馬來西亞之聲」華語節目的華語歌曲,也開始購買「百代」唱片。

在成長的歲月裡,香港「百代」出品的姚莉、張露等歌星唱片以及中國唱片大陸歌謠,父親幾乎每天在家中播放。老家隔壁是咖啡店,夜裡常播放歌曲,也常有幾位老人吟唱,我曾在咖啡店裡學會唱台灣歌曲「望春風」,母親還以為這首歌是「少女思春」唱的,要小孩子不要亂唱!

我擁有的第一張黑膠唱片是嚴俊和林黛合唱的唱片,之後再購進有小周璇之稱的董佩佩以及姚莉、張露的唱片,我離開仰光回台灣就學時,家中的33轉速黑膠唱片至少有三、五十張,三十年後我回老家時都不見了,一張也找不到,家中只保存了幾張78轉速的唱片……。

對於大陸民歌,從小就聽習慣聽上癮了,回到台灣後,才知道大陸歌曲蒐購不易,但我還是「努力以赴」。台灣戒嚴時期,我尋尋覓覓,購藏了「天使唱片」、「女王唱片」的大陸國樂和民歌唱片,早期的慶凱、沙鷗、別超、薪傳和後期上揚、風潮以及香港雨果、百利的大陸音樂帶和碟片幾乎「悄悄」購齊了,當年有不少大陸影片是在「黨外」政見會攤位上買的。而我也養成習慣,播放大陸民歌時,會盡量控制音量……。

早年我在台灣找尋大陸民歌唱片音樂帶,主要是依童年聽歌記憶。當年大陸影片「劉三姐」在仰光上演時,影片裡悅耳的山歌與美麗的景色讓我瘋迷到觀賞了十九遍。十八歲回到台灣後,一直難忘劉三姐的歌聲,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蒐求才如願購得「劉三姐」錄影帶和碟片。記得有一天,聽到復興電台播放丁倩唱的大陸民歌小調,立即找了友人協助,跑到電台對拷回來,前幾年台灣可以收看大陸中央電視台第四套節目時,我定時收錄歌唱節目,依節目介紹找尋碟片和錄音帶…….。

我蒐集老歌和大陸民歌唱片的花費,是書刊之外的另一項大筆支出。大學時期,我曾一集又一集的購買了價廉的「學生之音」西洋歌曲黑膠唱片,校園民歌流行時,除了購買唱片,更以錄影帶錄了民歌節目,劉福助、方瑞娥等人的台灣民謠唱片我也收藏了。台灣開放旅遊觀光後,我的民歌碟片顯著增加,除了大陸地區,我在緬甸仰光和馬來西亞檳城等地買了不少大陸民歌碟片,這幾年則是在台北市的簡體書店,挑選大陸民歌碟片的。

近年來,隨着影音播放系統日新又新,有了CD,原來收藏的數百卷錄音帶少聽了,有了VCD,Beta小帶、VHS大帶錄影帶被冷落,市面上的錄影機已經少見,有了DVD,原有的VCD和CD似乎又要遭淘汰了,如今DVD又推出「藍光」,舊的該留着還是丟棄?

誰會想到,當年的黑膠唱片如今「翻身」了,早年的盤式、匣式錄音帶若有收藏,可能也是珍品吧?

現在,我還是留着早期購買的各種錄音、錄影帶和唱片,留着留着,宜蘭潮濕的天氣已經讓許多帶子發霉,真是留成愁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