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收到澳門許均銓先生寄來他的著作《一份公證書》。這本書,是大陸出版一百位當代小小說作家一人一冊的單行本組成的《中國小小說名家檔案》叢書中的一冊。對近年迅速崛起的「小小說」文體和作品,我現在才開始進行瞭解,很是慚愧。

由於閱讀興趣轉移,這些年來,我以翻閱文史隨筆小品文章為主,對小說作品就少接觸了。但我從報紙副刊,是知道有「極短篇」、「迷你小說」、「微型小說」、「簡訊小說」、「手機小說」創作作品,但也只是稍作瀏覽,未特別「關注」。尤其我對電子產品的使用很笨拙,對所謂「簡訊」、「手機」小說更不理會了。許均銓先生的書,對我瞭解「小小說」,是很有幫助的。

許均銓先生與我一樣是出生於緬甸仰光,同樣是年少離開緬甸,我是在今年下半年藉由新加坡的「緬甸新文學」網站,才有機會與他通訊交往。但我很早就自澳門緬華互助會網站和他的個人博客裡瀏覽過許先生的作品了,尤其他對「緬華文學」發展的關注與研究,讓我敬佩。我也一直想瞭解「緬華文學」的,曾試著與他連繫,但我對電腦操作只有初級程度,而網路世界也會有看不見的黑手,不一定能通暢無阻,拖延至今年下半年,兩人才開始有e-mail往返。

許先生的《一份公證書》由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於2010年9月初版,210頁,收錄有許先生的八十五篇小小說作品,五篇對他作品的評論,一篇許先生的創作心得和一篇創作年表,另有一篇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的序言,全書合計九十三篇文章,可讓讀者瞭解小小說在兩岸四地的發展以及許均銓先生個人的創作經歷與作品。

關於小小說的發展,我試着從本書序言與友人對他作品的評述意見整理出一個大概:

▲ 小小說是一種年輕的文體。在中國大陸,它從上世紀80年代發軔,歷經90年代的探索、新世紀的發展,至近年漸趨成熟。2010年3月初,中國作家協會正式明定小小說文體將以文集的形式納入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的評獎。在迅速崛起的新媒體業態中,小小說已開始在「手機閱讀」的洪潮中擔當著極為重要的「源頭活水」。(p1~3何建明:《一種文體和一個作家群體的崛起》)

▲ 在整個中國當代微型小說文壇,相對於大陸地區的紅火熱鬧和台灣、香港的姿態紛呈,澳門地區的微型小說創作,似乎很是冷清,甚至是冷清得有一種絲毫引不起人們的注意的味道(p198汝榮興《蓮花般既樸素又迷人的風采》)。

▲ 收集微型小說、小小說集子最多的一位作家凌鼎年,在《澳門微型小說的旗幟》(p185~187)文中提到:台灣寫過極短篇的作家有隱地、張春榮、愛亞、雷驤、沈因、方杞、應鳳凰、陳克華、陳幸蕙…..等36位,盡管這些作家中有的僅僅是客串寫極短篇,但仍有不少作家是出版過極短篇小說集子的。香港寫過迷你小說的則更多了,有劉以鬯、陶然、也斯、西西、潘國明、蘭心、林蔭、迪安…等五十餘人,澳門這一塊,僅知道有陶里、淡如、許均銓三位。許均銓以近200篇的微型小說的創作量,以及澳門唯一的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在澳門的文壇,無疑已是微型小說的一面旗幟。

在許均銓這本《一份公證書》小小說作品集中,有兩篇以《商人日記》為篇名的作品讓我迫不及待的閱讀了。因為我收集「日記」著作,冠以日記之名的著述我不會放過。這兩篇日記,寫的是經營黃金珠寶生意商人的故事,可看出他的寫作融合着對生活的體驗,更用了生活化的語言展示,沒有實際經驗,無法落筆描述。

很多人知道緬甸生產寶石,前往緬甸旅遊的遊客,大多都會到珠寶店採購珠寶項鍊。在整條珠寶商街附近,搭擋行騙的故事不少,遊客很怕買到贗品,而有經驗的人對真品的鑑定也有失算的時候。這兩篇小小說,寫出這一行業百態。有一則他寫了青年藉買首飾東挑西選的機會,以假換真,吞下金項鍊,讓商人花費精力、時間、金錢經過官司訴訟、送醫取出在胃裡的項鍊…。這則日記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

「是破財,卻得到一段有點離奇的故事。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還以為別人開玩笑。於是我把這條項鍊掛在玻璃櫃內,當做非賣品」。(p173)

許均銓先生認為,小說來源於生活,離開生活的小說,失真。他筆下的人物是活在他的小說世界中,也活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人有的已去世了,有的還相當可憐,淒涼、無奈,「我雖然不能改變他們什麼,卻可以真實反映他的生活」(p207)。

許先生自1986年開始在報刊發表作品,他的第一篇散文《求雨》,是1986年7月27日在台北中央日報海外版副刊登出,之後陸續發表以緬甸風土人情、名勝古蹟為題材的散文…..。這幾年,他正努力讓緬甸華人作品在世界華人文學圈擠出一片天……。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