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間,買了一本「季羡林序跋集」,八百二十三頁的厚度放在床頭、書桌,佔用空間,約略「看頭看尾」後,就讓它在書房角落「休息」了。最近季先生高齡病逝,找出這本書翻閱,才注意到他寫的序言有多篇提到散文、隨筆的書寫經驗,幾乎可編輯一冊「漫談散文」。

在大陸有「國學大師」之譽的季羡林先生,著作等身,研究領域廣,學術造詣深,學術成果豐富。他寫的序言,據統計超過230篇,約60萬字以上。「季羡林序跋集」收集匯編他幾十年來所寫的全部序言,內容豐富,分為文學篇、語言篇、宗教篇、歷史篇、文化篇、藝術篇、人物篇、人生漫談篇、中印文化關係篇和中外文化交流篇等,有人稱它像個「百科全書」。這兩天,我才在書內得到如何寫好散文的知識和啟發。

在台灣解除戒嚴、開放簡體書進口之前,我並不知道季羡林。他與鄭振鐸等作家早年曾組成文化訪問團到緬甸友好訪問,當年我小小年紀,對此事無記憶,直到近年買了他的幾本散文隨筆著作,才有了印象。大陸文壇有一說,很多人的知道季老先生,並不是他「通梵文、治佛典」獨到的研究與學術成果,大半是由於讀了他的隨意而發的散文隨筆和文化批評。我喜歡季羡林先生感情真摯、樸實、沒有扭捏造作的散文作品,他說了:散文的精髓,在於「真情」二字。

季羡林先生從17歲寫散文,七、八十年筆耕不輟,有人統計他一生散文作品近二百萬言。翻閱「季羡林序跋集」,至少有十篇序文提到散文隨筆的書寫,如「季羡林選集」(港版)跋、「季羡林散文集」自序、「朗潤集」自序、「長歌當嘯」序、「賦得永久的悔」自序、「漫談人生:季羡林」自序、「世界散文精華」序、「百年百篇文學經典散文卷」序…..等,他對散文文體「確實有所偏愛」,從小學起「就愛上了散文這種文體」。

季羡林自稱:「我寫文章,只限於散文、隨筆之類的東西,無論是抒情還是敘事,都帶有感情的色彩或韻味。在這方面,自己頗有一點心得和自信。至於匕首或投槍式的雜文,則決非自己之所長….」(「漫談人生:季羡林」自序p590)。他再三強調文章的真髓在於「真」,有了真情實感,才能有感人的文章。

對於散文創作,季羡林歸納大體上有兩種態度,一種認為,散文重點在一個「散」字上,願意怎樣寫,就怎樣寫…「無拘無束,鬆鬆散散,信筆所之,瀟灑自如,天馬行空..」,一種是認為寫散文同寫別的文章體裁一樣,「也要經過充分構思,精心安排,對全篇結構布局,要仔細考慮,要有邏輯性,有層次,對遣詞造句,也要認真推敲,不能苟且下筆….我自己是屬於這一派的」(「長歌當嘯」序p510)。他綜觀古今中外各名家的散文或隨筆,既不見「散」,也不見「隨」,多半是結構嚴謹之作。

他有兩次提到他追求的文采風格是:「淳樸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內涵,形式似散,經榮慘淡,有節奏性,有韻律感,似譜樂曲,往復回還,萬勿率意,切忌顢頇」,這是很高的標準,「也是自己的標準」(「賦得永久的悔」自序p168),不喜歡「浮滑率意,平板呆滯的文章」(「人文文叢」序p584)。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大多寫的是「身邊瑣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瑣碎事務,他信手拈來,寫得質樸親切,沒有造作。他也說:「在中國文學史上,一直到近代,最能感動人的散文往往寫的都是身邊瑣事…..只有真實地寫真實的身邊瑣事,才能真正撥動千千萬萬平常人的心弦,才能淨化他們的靈魂」。他認為宇宙大事、世界大事、國家大事當然能震撼人心,『然而寫這些東西,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容易流於假、大、空、廢「四話」。四話一出,真情必隱,又焉能期望這些文章能感動人呢?』(「世界散文精華」序p160)

季羡林1980年曾在香港出版一本「季羡林選集」,他為這本書寫了一篇跋,提到了五十年來他對寫散文的酸、甜、苦、辣「有不少的感性認識」,對如何寫好散文,他的建議有:

「不要勉強寫東西,不要無病呻吟」

「要細致觀察,反複醞釀,然後才下筆」

「寫散文決不能平鋪直敘,像記一篇流水賬,枯燥單調。枯燥單調是散文的大敵,首先要注意選詞造句」

「要像寫詩那樣來寫散文,要煉字、煉句、煉篇」

「要像譜寫交響樂那樣來寫散文:一定要使一篇散文有變化而又完整,謹嚴而又生動,千門萬戶而又天衣無縫,奇峰突起而又順理成章,必須使它成為一完美的整體」…..(「季羡林選集」跋p36~43)

自然規律是無法抗禦的。季羡林先生年逾古稀,高齡病逝。生前他的散文隨筆,有不少是真情流露的悼念懷舊之作,有一篇文章他寫道:「….師友中離開人世者年年都有,最近好像更多了起來。小學的老友中無一存者。中學同學前幾年生存者還不少,還能形成一個小小的隊伍。不知怎麼一來,這個隊伍却日漸疏稀,宛如深秋的荷塘,秋風屢起,花葉飄零,原來是「接天蓮葉無窮碧」,而今只是「留得殘荷聽雨聲」了。再下上幾場瑞雪,漸漸地連殘葉都一掃而光,荷花的魂魄只能蜷縮淤泥中做春天的夢了。」(「萬泉集」自序p130)。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非木石,孰能無情,高齡的季羡林先生的悼念懷舊的文章怎能不愈來愈多?

有一位朋友曾告訴我,他不想高壽。長命了,親友一一先行離世,自己孤單留着會寂寞的。季羡林先生後來的幾年,不知可也寂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