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的購書,記述買書買的不亦樂乎,新書、舊書和廉價書如山丘堆在房間,只能說,我是買書買到爆了。

閒話少說,就逐月說分明:





2010年1月

進入2010年的第一天,我以購進七本書迎新。新的一年仍沿襲舊習,將每月日記中買書的日子挑出彙集成「書之日記」貼上網,三、四年來,「書之日記」裡購書書目還真讓自己眼花撩亂…..。

新年的第一個月,買書繼續失控。2010年台北國際書展一月二十七日揭幕,因為要離開台灣回家探望老母親,節省了一筆購書支出。2006年也因為回緬甸,沒有逛書展。今年對逛書展欲望特別強烈,無法如願,只有等着看書友的逛展收穫了。

2010年一月仍以網路書店選購為主。僅到台北一次,也僅以半小時短暫時間逛台北車站附近書店,被一家書店簡體書的書價以人民幣乘七嚇到。在宜蘭,離住家不遠的蘭心舊書店、愛蓮二手舊舖及每星期五必定出現的30元廉價書攤,就常去逛了。這個月在30元書攤就買了四十餘本,包括十多位山東灘坊當代作家聯手撰寫的歷史文學作品《中國著名帝王書系》,及林郁主編的《文學之趣味》八冊…….。

《中國著名帝王書系》獲中國著名美術評論家徐恩存、著名作家陳忠實、莫言一致推薦。莫言稱讚作家「運用豐沛的想像力把正史和野史中的材料編織起來,用豐富生動的細節把歷史和野史中的空間填充起來,塑造出了幾十個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皇帝形象,他們的存在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皇帝身分,更是因為他們作為文學典型的魅力。」

這套書系,我以為較「戲說」之類的作品更有質感,每冊30元的下架新書,讓我毫不猶豫將攤位上見到的28冊搬回家。

30元書攤和二手書店的出現,似乎讓我「亂了」搜書方向,我希望新的一年能夠「亂中有序」,穩住原來的四大方向:

關於「書之書」的蒐集,

關於「緬甸文史」的蒐集,

關於「文學作品」的蒐集,

關於「期刊」的蒐集。

有時我也不忘老本行,會買幾本「傳媒研究」或「新聞文學」收藏。

一直以來,我的蒐書,套一句老掉牙的話,就是「選擇自己所愛的、愛自己所選擇的」。我的關於「文學作品」的蒐集,主要鎖住30年代到70年代兩岸三地作家作品,30年代的作家只收藏代表作而已,50年代以香港的徐訏作品盡力求全,近來則看中40至60年代的大陸作家作品;對蒐集「文學史」也有興趣,但力不從心,「期刊」的蒐集,以創刊號、停刊號與週年紀念號為主,關於「書之書」的蒐集,如今「愈陷愈深」已難抽身了,而「緬甸文史」的蒐集,近來頗有所獲,但多是大陸出版的,台灣對緬甸的研究,輸給大陸太多太多…..。







2010年2月

2010年二月,日子在悲喜交集的情緒裡流逝,遠遊與家人聚散匆匆以及愛犬的病逝,生活抱憾,沒有買書的心情。

月初,在緬甸和母親短暫相聚後就趕回來台灣。月中,春節假日被春雨鎖在室內,看完二十四集的大陸連續劇「江湖行」,也讀了徐訏的《風蕭蕭》和吳敏顯的《宜蘭河的故事》;月尾,陪伴我十年的老狗「阿呆」病逝了,阿呆晚年罹患癲癇症,終日無意識在院子裡打轉,腦神經病變讓牠對週遭事物冷漠,它選我在台北的黃昏時刻在家裡吐完最後一口氣,未當面與我告別。

電視劇「江湖行」改編自徐訏原著。香港書友在2008年七月就推薦觀賞了,書友知道我迷徐訏,寫道:「…中國大陸拍了一套<江湖行>拍得不錯,貫串全劇的江蘇民歌<茉莉花>十分動聽,儘管與原著有點出入,但畫面優美,配樂得宜,誠意推介予你」。直到網路寬頻升速後,才想起該觀賞了。如果不是春雨困人,我可能還會拖延吧,而看了第一集後就欲罷不能,年節長假一口氣將它看完。

「江湖行」這部影集應是低成本製作,場景簡單,未忠於原著,例如將映弓和小鳳凰(容裳)合而為一,讓紫裳和野壯子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喜歡徐訏,愛屋及烏,也就不挑剔了。看着連續劇又想翻閱徐訏的舊作,找出《風蕭蕭》重讀,書中人物對白夾帶對人生意義的玄理哲思,在徐訏的著作裡是常見的,也曾羨慕書中主角「假如…那麼」的迷惘生涯。如今,我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已沒有興趣……..。

三十餘年前,買了吳敏顯的《靈秀之鄉》,書中他寫了一則故事:有個富商在礁溪五峰瀑布靜思兩天之後,大概澈悟出玄機來,第三天毅然落髮為僧去了。「……宜蘭的山水清音,對特具天秉之人能有所悟,對常人來說,則是滌濯心靈的一帖良藥」,我因此落腳宜蘭,希望借宜蘭的山水洗滌我污濁的心靈….。

吳敏顯最近送來一本他剛出版的新書《宜蘭河的故事》,宜蘭河離我和他的住家不遠,緊靠宜蘭河的「金六結」、「坎仔腳」就在我們住家附近。這本書中的一些故事曾經聽過,由宜蘭風土孕育出來的吳敏顯蒐集整理後娓娓道來,更加動人。在書裡有一段記述1960年間他與作家朱橋、鄧文來、黃春明…等藝文界前輩到員山泡溫泉的往事(「溫泉與神社」p43),早年宜蘭藝文園地推手的風采讓人歆羨……。

二月裡又瘋民歌了。在台北「秋水堂」和「問津堂」找了幾張中國民歌,也決心蒐羅英國民謠「House Carpenter」的各種版本。三十年前就收藏Joan Baez所唱,春節期間聽到陳秋霞唱的「往事」,似曾相識,才搜尋注意到此曲有三十餘位歌手或合唱團體唱過,經由You Tube點播,歌者演唱有的清冷而悠遠、有的寧靜憂傷、有的清亮、有的沙啞……竟湧出收藏的野心,也罷,就繼續「尋覓」,等待「得」的樂趣….。

二月購書不多,去了兩趟台北,勉強抱幾本書回宜蘭,月底上網時,才知道「觀瀾文叢」已在台北上市,訂購幾本,卻接到缺書通知,謝其章的《搜書後記》也缺書,買書恍惚,就只有候補了。



2010年3月

2010年三月,買書繼續失控,浮游書海忘了家計,夢見家人雙眉緊鎖,在書房貼上一句:「適可而止,少欲知足」…。

三月初,托朋友自大陸孔夫子舊書網購得《緬華社會百年史話》,是找了八年的一本書,那天在孔夫子舊書網見到,立即找熟手吳君幫忙購買了。三月下旬,看了劉紹銘推薦專欄作家毛尖文筆,二話不說,立即向博客來訂購了兩本,翌日書就到手。想要的書搜尋獲得,一樂,沒留意的作家因閱讀結識,一喜。書能帶來喜樂,怎可割捨呢?

三月購書款的支出讓自己嚇一跳。趕緊借書友yihwa一篇「千金不悔」的文章來壯膽:「在書本上的花費似乎沒有稍減」的書友多的是!他收藏文人主持的出版社發行的出版物,其中由鍾肇政主編的「蘭開文叢」,前後僅出版十一本書,他已陸續收到九本。日前他在網站找到所缺漏的兩本,一本標價500,另一本標價1500….。有一番煎熬,他寫了這麼一句:「….終究會勒緊褲帶咬緊牙根去補齊蘭開文叢….」。

yihwa的文章讓遠在馬來西亞的東山君留言:「說服自己的內心,掏錢買書那一刻,真是天使魔鬼交戰..。」而yihwa回應:「其實一直都是魔鬼…」

書海無邊,魔鬼隨行,檢閱我三月的書帳,真嚇壞自己,雖然有一半是30、40元的二手書與「下架庫存書」,也有挑「特價」優待買的,但加減結算,支出還是可觀,應該是「沒有下次」了。





2010年4月

四月底一個下着細雨的早晨,空腹到醫院健檢抽血,沒想到醫院中庭有書攤展售。一大早,餓肚自醫院帶回遠流出版的五本對折書,有三、四年前行銷成績不錯的熱門書《古本屋女主人》與《紙屋子裡的人》,那時沒有湊熱鬧購買,如今拿在手上,書相全新,書價已折半,作者敘述的故事情節還保留在書裡。

近來買書,以網路書店選購為主,購買的簡體書多於繁體書。這個月,尋找岳麓書社出版的七本「觀瀾文叢」列為首要,三月間購買了三本,另四本也在台北的書店陸續出現,但腿傷行走不便,四月沒有踏進台北市。網路書店預購,一個月後書才能到手,因為折扣誘人,不急。如今急着捧在手中激動的書好像不多了。

目前簡體書售價有乘三、四倍,也有乘六、七倍的,差價四、五十元,比價購買,能省則省。四月買了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渾家‧拙荊‧夫人》簡體版,是劉紹銘著作,書價新台幣100元。這部原由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的繁體版收集的文章,是劉紹銘多年來為天地圖書編輯的名家散文與小說系列而寫的導言,是與書有關的「書之書」,卻因定價290元,我考慮再三作罷。簡體版的書價,目前仍然較繁體版便宜的。只是,買了簡體版,還念念不忘天地圖書出版的《渾家‧拙荊‧夫人》,很想比較簡體版有否刪節。

四月也買進鄭振鐸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下冊)。這套書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190頁,人民幣118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876頁,人民幣92元)、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1048頁,人民幣60元)、北京工大2009年版(821頁,新台幣480元),我向三民網路書店購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新台幣359元,檢到便宜。

四月無意間在大陸網站看到一本《書邊閒話》,顧名思義,應是我長期收集的與書有關的「書之書」,托吳君標購而得。這本書是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民國名報擷珍」叢書之一,包括《閒情雅趣》、《時風世象》等共有八本,我僅單購《書邊閒話》,收集的是從1921至1949年的民國四大報副刊精選的83篇現代著名作家的序跋和書評作品。

收集於《書邊閒話》內的作品都是初次發表,具史料價值。我翻到了著名作家張秀亞1936年3月6日在天津大公報副刊「文藝」版發表的書評:評《文學》(p262),這一年她17歲,以筆名陳藍發表,也讀到了李長之、朱光潛、從從文等作家談論「書評」的文章(p264~282),發表時間在1934年到1937年間,七十年過去了,「書評」的「善惡」仍是話題….

當年有些作者作品在副刊初次發表後,結集出版時內容常有修正。以唐弢的「《推背集》前記」(《書邊閒話》42~44頁)來說,在報上登的和結集出版時的內容就有更改。我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弢書話》裡找到這篇「《推背集》前記」(p178),內容就增補一大段,對他當年遭圍剿情事作了補充,他發表於1935年9月10日「申報」副刊「自由談」的初稿,就隻字未提。

唐弢的「《推背集》前記」,在結集出版的序跋增補五六段文字,有一段寫有人不滿他所寫的雜文:「…..竟有人把我當作是魯迅先生的化名,指桑罵槐,率師興兵,頗有勞動了幾位英雄的干戈….」,「..民元革命的時候,我還沒有出世,五四運動的時候,我還沒有進小學,對於大轉變的情形,我只能向書本裡尋求,凡所論述,僅及皮毛,比之親自經歷過的記載來,這其間,是相差得很遠的。然而英雄們竟連這一點也看不出……」

2008年出版的《我心徬徨-徐訏傳》,四月也終於購得了。有很長的時間徐訏被大陸主流文學史和主流學術界放逐,作品無法在大陸出版,1949年之前的作品查尋受到種種限制,之後徐訏的作品大多在台灣、香港出版,上世紀90年代以前在大陸還是「禁書」,許多資料搜羅困難,而作者吳義勤的書寫初稿還因電腦中毒煙消雲散,一度絕望透了…,但最後還是完成。作者花十五年的時間才完成這部書,精神讓人敬佩。雖然資料蒐集不易,好像港台一些著名作家的傳記與作品,大陸還是會有人費心費力整理出版….

四月購書較三月明顯減少了,



2010年5月

2010年五月購書,選的依舊是關於書之書與「書話」著作。許多書名有「書」字的書接連進入了書房:《幸有書作枕》、《浮夢舊書海》、《書緣人間》、《搜書後記》、《書裡書外》、《書中滋味》…. 「書」不勝收。

房間的書堆裡,早年的《書香》、《書衣》、《一個讀書的故事》等舊藏塵封,近年洶湧而來的簡體版「書話」取而代之。是個人的偏好吧,幾年下來樂在其中,欲罷不能。如果要開列我購藏的「書話」書單,已有一大串了。

我在台灣最早閱讀到的談書之書,幾乎多是作家彭歌寫的。60年代,彭歌在台灣鼓吹建立書香社會不遺餘力,寫了不少有關讀書、出版、小說與非小說的評介,談書的著作一本接一本出版,其中他由純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就有:《愛書的人》《書與讀書》《知識的水庫》《改變美國的書》和《改變歷史的書》,以及由仙人掌出版的《書香》、三民書局出版的《書中滋味》、學生書局出版的《雙月樓說書》…等我都有收藏。

這個月,首次以紅利點數兌換了彭歌的《書中滋味》,也以點數折抵,買了蘇偉貞新書《租書店的女兒》。忘記早年已購買彭歌的《書中滋味》,一度後悔浪費70點換書。沒有想到,以點數換得的《書中滋味》,封底的作者介紹,文字和和照片竟是何秀煌,而版權頁的記載也有出入,這本書是民國五十八年五月初版,彭歌書寫「前記」的時間是民國五十八年三月九日,點數換得的《書中滋味》卻記載初版是民國五十九年二月……。

我的藏書中,另有一本彭歌於民國六十八年出版的「書與讀書」,也可能校對疏失吧,版權頁記載的竟是「中華民國8年5月初版,首次印刷」…….。彭歌這兩本書,我樂得珍藏。

蘇偉貞在新書《租書店的女兒》中歷述她在台灣南部城鎮的年少歲月故事,看到早年蘇偉貞在自家租書店急著快讀香港作家依達的《斷弦曲》、《蒙妮坦日記》…竟有莫名的激動。早年在仰光華僑學校裡,同學們不也搶著閱讀依達的《斷弦曲》等書?在班上還不時吟誦書中的詩歌:「那一場藍夢,已經去得很遠很遠…..」。

我生命中的第二個家在宜蘭。除了早年服兵役在鳳山步校待過三個月,我對南部是陌生的,看書友的文章,台南府城的舊書業讓我垂涎,宜蘭的舊書店孤單的可憐,近年腿疾行動不便,書幾乎多購自網路書店。如今是老「宅男」了,不玩「臉書」、「噗浪」,減少與外界連繫,日日檢拾流落人間的書,也能趕走寂寞呢!

五月買了一本《北平日記》,是上世紀30年代北平輔仁大學國文系學生董毅寫的日記。編者王金昌在北京報國寺文化市場發現的,計有20本,约150萬字,日記記載作者自1938年4月11日到1943年12月15日這段時間的生活歷程,這本書選的是1939年的日記。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寇統治北平,作者在日記中寫出了這段時期的生活經歷。

除了書之書的收藏,對日記著述的收藏我也有興趣。《北平日記》作者不是名人,他平實記述了1939年這一年青年學子與普通市民在日據時期真實的生活,豐富的生活細節實錄對歷史研究者是具有價值的。這一年的日記裡,作者並未寫出日寇佔領北平屠殺搶掠的罪惡行徑,寫的多是在北海划船、溜冰、看西洋影片和西方譯著及愛情經歷的大學生活與家族關係心路歷程,以及若干風俗禮節,我注意到作者也喜愛閱讀,也許可挑出來列出作者一年購閱的書單作參考,日記裡提到常看的雜誌有《沙漠畫報》、《好萊坞》畫報、《立言》畫刊,不知道收藏舊雜誌的謝其章有否介紹過?

我的五月購書日記,好像乏善可陳



2010年6月

2010年六月的最後一天,一早就往便利商店取回四本書,尋訪兩個多月的《清華園裏讀舊書》與《榕城治學記》到手,列入《觀瀾文叢》第一輯的七本書終於集成。六月裡,請朋友向對岸網路書店購買天津人民出版社的《民國名報擷珍》叢書也有佳音傳來,更以人民幣乘4的特優價火速訂購16卷《徐訏文集》,個人的徐訏收藏更加紮實了。

六月購書欲求原來很低,以能購得《觀瀾文叢》尚未到手的《清華園裏讀舊書》、《榕城治學記》以及《新中國古舊書業》三本書就滿足了,未料想要的書遲遲不見蹤影,枝節「橫生」牽出一串,書買得「太超過」。只有怪自己規求無度,或許,有必要調整收藏方向。

今年一月出版的《觀瀾文叢》,第一輯七本有來新夏著《交融集》、馬嘶著《學人書情隨錄》、徐雁著《江淮雁齋讀書志》、林怡著《榕城治學記》、姚伯岳著《燕北書城困學集》、劉薔著《清華園裏讀舊書》和袁逸著《書色斑斕》。各書作者選擇古書名典著述背景、傳世版本,書裡書外的藝文掌故及其收藏流傳故事,這類書寫內容是我喜愛閱讀與收藏的,出版單位稱為是「文史隨筆和國學劄記精品書系」,而我當《書話》收集,自今年三、四月間陸續購買,六月底購齊全。至於書友「書迷」君推介的《新中國古舊書業》,暫時還找不到。

《民國名報擷珍》叢書是1998年初出版,編者遴選了民國時期影響最大的四大報紙《申報》、《大公報》《晨報》和《民國日報》副刊登載的雜文、散文小品,輯成《名人彩虹》、《書邊閒語》、《沉浮人生》、《女性潮汐》、《社會聚焦》、《藝術咏嘆》、《時風世象》、《閒情雅趣》八本。這套叢書記錄了上世紀20年代初至抗戰前夕國民的思想、觀念、心理、情感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是民國社會的《百科全書》,也為研究現代散文小品發展與傳播媒介的關係提供了基本事實材料,目前我已取得《名人彩虹》、《書邊閒語》、《沉浮人生》三本,其餘的也將陸續寄達。

錢理君在《民國名報擷珍》序言中提到,散文小品與雜文雖說是「古已有之」,但現代散文小品與雜文是萌發於清末民初,誕生於「五四」新文化運動,也始終與現代出版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剛好六月買到了一本1980年出版的《現代六十家散文札記》,就闡述了「五四」以來散文發展的概況,作者選擇了六十一位作者(簡稱六十家)按照寫作時代的順序,依次進行論述。而這本書完稿的年代,讓書中出現五四以來的散文「是無產階級領導文學運動的最初的收穫,而且在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取得了相當重大的成績」的論述就不足為奇了……。

六月也買了陳寅恪三位女兒寫的《也同歡樂也同愁:憶父親陳寅恪母親唐篔》,戰亂時代逃難,愛書人最難捨棄的就是書。這本書提到了陳寅恪兩箱書遺失的故事,讀後真慶幸今天有良好的藏書環境,除了白蟻啃蝕、水火災厄與身後的無能為力,書冊「戰亂逃難」的機會微乎其微。

陳寅恪的女兒在書中寫道:「父親逃難時,對行李首先着重安排處理的是書籍,因他習慣把讀書心得、相關資料、對比校勘等內容,都以文字批註於書眉及行間空白處。待時機成熟,整理成論著,所以他把批註最多最為重要的書籍,用最好的箱子裝載….」,沒想到轉運途中全被調包,換成磚塊(p144)。更沒想到,16年後的1954年在越南有了被盜書籍的下落,有彭姓華僑買到陳先生當年遺失的《新五代史》批注本兩冊,有意讓還,卻又因越南內戰炮火,彭先生積聚古籍千卷盡付一炬,陳寅恪的書同為劫灰(p146)。

六月購書登錄的書目又是一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