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書店買得兩本《讀書》三十年精粹(1979~2009),是大陸《讀書》雜誌社編選出版的。我相信,與我一樣喜歡閱讀文史書刊的同好也會喜歡。

《讀書》三十年精粹(1979~2009)目前出版六冊,我購得的是第一冊《靈蛇之珠》(《讀書》筆談精粹):513頁,第二冊《一燈風雨》(《讀書》書人書話精粹):512頁,兩冊都是北京三聯書店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大陸《讀書》雜誌創刊於1979年4月,創刊時就以「讀書無禁區」打響名號,它內容雖然涉獵廣,但以文史為主。那時候台灣仍在戒嚴時期,不知窗外世界。直到90年代學得電腦上網後,才知道有《讀書》雜誌這份刊物,但它的風格已有了變化,介入社會議題的討論,不再是一個以書為中心的思想評論刊物了。

在台灣開放簡體書進口後,我曾買了進入新世紀後的《讀書》雜誌合訂本,一些文章看得索然無味,竟有蒐集追蹤《讀書》雜誌舊刊,瞭解早年雜誌內容的念頭。還好,這念頭只是「一閃而過」……。

現在,《讀書》雜誌社編選出版了《讀書》三十年精粹(1979~2009),原先錯過拜讀的文章,精選結集出現在眼前了,尤其是「書人書話精粹」和「筆談精粹」這兩冊,捧在手中,喜不自勝。

因為喜愛閱讀「書話」文章,對512頁的《一燈風雨》就迫不急待的翻閱了,大陸文人學者與《讀書》雜誌相濡以沬,風雨同舟,一路行來已三十年,談書的文章自是不少。它以書林一枝、書裝回眸、讀書雜感、書海憶舊、域外漫筆五輯選了60篇曾在《讀書》雜誌刊登的談論書林掌故、普及版本知識、涉及古今中西、記述書人書事的文章,選用最早的一篇是1979年第1期刊登的《胡愈之:《西行漫記》中譯本翻譯出版情況》(p77),最晚的一篇是2009年4月出版第11期《利求同:私家藏書的「不散之散」》(p49)。

這類談書的文章,既有助於文化史研究,又能見證書人情結,書中選有一篇刊登於1999年第四期陳原的「《讀書》起步那幾年──深層記憶裡抹不去的人和事」(p366),就記述了《讀書》雜誌創刊20年來老學者對這本雜誌「憂戚喜樂的感情律動」….。

《讀書》三十年精粹(1979~2009)讓我瞭解了《讀書》雜誌創刊伊始,就反對冗長空洞的八股文章,大力提倡寫短文章,獎掖那些言之有物,能夠小中見大的文體。三十年來,《讀書》雜誌先後有「筆談」、「長短書」專欄讓不少人「握靈蛇之珠、懷荊山之玉,發表了大量縮龍成寸,有尺幅千里之妙的短文」,《靈蛇之珠》這本書就選錄了112篇筆談精粹,其中有許多還是談書的文章呢,例如解放「內部書」、提倡編目錄書、厚的作者和薄的作者、讀書和走路、日記是可怕的……等。

《讀書》三十年精粹(1979~2009)編者是依循雜誌自身的風格特徵,按思想評論、文化評論、書人書話、筆談、美文五個門類共六冊編輯成書,其中《星斗煥文章》為美文精粹、《舊錦換新樣》為文化藝術精粹、《啟蒙之星辰》與《現代性的悖論》兩冊為思想評論精粹,依目前我的閱讀興趣,大概只會繼續購買美文精粹《星斗煥文章》和文化藝術精粹《舊棉換新樣》這兩冊,思想評論精粹就省了吧。

《讀書》雜誌編輯出版文選,三十年精粹並不是第一次。手中正好有一本《讀書》雜誌2007年第5期,在編輯手記中,就提到了《讀書》編輯部編選的十年文選第一輯剛剛面世,第一批出版的文選共計六種,全部選自1996年到2005年十年間《讀書》發表的文章。這一批文選,收輯的應該是「硬」文章居多,我未曾在書店書架上看到,幾乎沒有印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