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昨天:老家隔壁的咖啡店

起床後,如果少了咖啡,那天就終日失神,沒有元氣。

算起來,我喝咖啡已有很長很長的時間。童年在佛國緬甸,老家的隔壁就是一家咖啡店,可以說,幼小就聞到咖啡香味了。離開佛國之前,我幾乎每天都浸泡在咖啡裡。

1965年回台灣時,咖啡在台灣不似今天時髦流行,也是奢侈品。曾有好幾年的時間我聞不到咖啡香,只能期盼有同學朋友自緬甸返回台灣時家人託帶咖啡解饞。

每日一定要喝咖啡的習慣是在佛國緬甸養成。記憶裡,幼小時候的早餐就是咖啡紅茶了。早晨起床,母親就已煮好啡啡,我喜歡咖啡配肉包,那時候華人售賣的肉包,肉餡材料豐富,絞肉、豬肝、香腸、蛋黃包在一塊,每天的早餐都能讓胃口滿足。

在佛國緬甸,早餐食品種類很多,除了咖啡、紅茶、甜點和肉包,華人還有油蔥麵、大滷麵、廣東粥,緬甸人除魚湯麵、椰汁麵外,以椰子糯米為主材料的甜食更多,印度人則有「楠餅」和煎餅「巴拉達」.….….。母親料理的早餐,一向是咖啡、紅茶,我常被茶香和咖啡香味催醒。

當地華人習慣,咖啡是不加奶的,稱為「咖啡黑」,加煉乳、奶水的紅茶則稱做「紅毛茶」,也有稱印度拉茶。佛國緬甸曾被英國人佔據,緬甸人喝咖啡、紅茶,多習慣將杯子裡的咖啡或紅茶倒在碟子喝,據說這是英國人傳統的喝法。

童年時老家隔壁的咖啡店,老板娘是寡婦,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姓孫的幫手。店內只有三、四張木頭桌椅,店裡賣黑咖啡、紅毛茶、土司和雞蛋糕等甜點。尤其是烤土司、蒸土司、及沾蛋液油煎的土司沾上特製的椰奶果醬及牛油後,味道特好,咖啡店白天都滿座,夜裡營業到午夜十二時,曾有兩三年的時間,我夜裡常逗留在這家咖啡店。

因為是鄰居,年少的我除了上課時間,幾乎多泡在咖啡店內幫忙端咖啡、端紅茶與甜點,與店裡的客人也熟起來。記得咖啡店的常客有會畫漫畫的李哥、懂醫術的唐老、擅長說掌故的老洪以及手中常拿着一本書的白叔….,他們教我、讓我學到的,比在課堂上聽來的要多,讓我從小就將隔壁的咖啡店當作第二間學堂……

會畫漫畫的李哥,對真空管收音機也有興趣,我常到他單身家中看他玩收音機,他教我如何收聽短波電台,從小我就收聽澳洲廣播電台、馬來西亞廣播電台及美國之音華語節目了,對大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偶而聽聽音樂歌曲節目,常收聽的是雲南人民廣播電台,我的華語歌曲和大陸民歌就是這樣聽來的。白叔家裡的中文藏書也是我常留連的地方,他有不少羅通掃北、七俠五義等俠義小說及鴛鴦蝴蝶派小說.,更有卅年代的魯迅、巴金、許地山等作家的書籍,記得當年白叔對我說,許地山到過緬甸呢……

在咖啡店裡,每月我另有兩次愉快的時間,一次是磨咖啡豆時間,一次是自製椰果醬時間。

每隔十天左右,我就會跟著老板娘的女兒到仰光市印度人所住地區磨咖啡豆。當年研磨咖啡完全依靠人工。如果沒有記錯,好像是將咖啡豆放在大桶子裡,印度人就用手搖動桶子,桶子下方似乎有炭火?也不知道這是否就叫烘焙或是炭烤咖啡?在室內昏黃的燈泡下,聴着翻動的桶子裡的咖啡豆跳動聲漸漸消失,聞得濃厚的香味溢出,那芬香味至今難忘……

老家隔咖啡店的椰奶果醬是有名的,是以雞蛋(鴨蛋)、白糖、椰奶攪和用炭火慢慢煮成,沒有防腐劑。今天回想起來,應和製作沙拉的過程相似,回台灣後曾嘗試做,但味道好像有差異。

老家隔壁咖啡店的常客,也常會吟唱詩歌作樂。夜晚的咖啡店,老板娘睡覺了,由姓孫的幫手照料。記得有一天晚上,店內客人只有李哥一人,他和老孫聊着聊着突然唱起來,是閩南歌曲。老孫是福建人,他教李哥唱這首歌,歌詞第一句是:「獨夜無伴守燈火,冷風對面吹……..」,回台灣後,我知道了這首歌的歌名「望春風」,但那年的那個晚上,我並不知道…

自老孫唱出「獨夜無伴…」歌曲後,有一段時間,這首歌成為咖啡店常客喜愛聽唱的歌,你唱我和,我學會了這首歌,也常在家裡「獨夜無伴…」地唱起來。我還記得,當年爸媽還曾以這首歌是描述「少女思春」要勾引「少年家….」,勸我少唱呢……

2006年我回緬甸,老家隔壁的咖啡店已是半歇業狀態。九十六高齡的老板娘臥病在床,老孫、李哥、唐老、老洪和白叔都已離開人世了。老板娘的女兒也老了,店內沾染咖啡暗褐色的牆面應該有一二十年都沒粉刷,日光燈也暗色下來。那天,老板娘還記得我,她輕聲吩咐女兒:泡一杯咖啡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j6ld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